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7页 |
·城市生物多样性及其意义 | 第11-12页 |
·菌根概述 | 第12-13页 |
·丛枝菌根真菌系统分类 | 第13-15页 |
·AM真菌鉴定方法 | 第15-16页 |
·丛枝菌根真菌功能多样性 | 第16页 |
·丛枝菌根的应用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26页 |
·样地概况 | 第18-19页 |
·实验方法 | 第19-26页 |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采样方法 | 第19-20页 |
·外生菌根的观察方法 | 第20页 |
·AM真菌侵染率的测定 | 第20-21页 |
·AM真菌培养与扩繁 | 第21-22页 |
·AM真菌孢子分离与物种鉴定 | 第22页 |
·AM真菌孢子的保存 | 第22页 |
·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测定 | 第22-23页 |
·土壤磷酸酶含量测定 | 第23-24页 |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24-25页 |
·AM真菌多样性指数 | 第25页 |
·数理统计与分析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6-59页 |
·研究区树种菌根调查 | 第26-29页 |
·不同树木的菌根类型 | 第26-27页 |
·树种菌根形态解剖结构 | 第27-29页 |
·研究区植物根际土壤AM真菌物种形态特征 | 第29-34页 |
·已知AM真菌种类孢子形态特征 | 第29-32页 |
·未鉴定AM真菌孢子形态特征 | 第32-34页 |
·研究区AM真菌多样性 | 第34-38页 |
·研究区AM真菌孢子密度、物种丰富度、香浓维纳指数 | 第34-36页 |
·不同植物根际土壤AMF多样性 | 第36-38页 |
·草坪土壤AM真菌多样性及其季节动态 | 第38页 |
·研究区土壤微生物数量 | 第38-43页 |
·研究区土壤真菌、细菌、放线菌 | 第38-40页 |
·同种植物根际不同土层根际微生物数量 | 第40-41页 |
·不同植物根际微生物数量 | 第41-43页 |
·研究区土壤磷酸酶 | 第43-47页 |
·研究区土壤磷酸酶 | 第43-45页 |
·同种植物根际不同土层土壤磷酸酶活性 | 第45-46页 |
·不同植物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 | 第46-47页 |
·研究区土壤理化性质 | 第47-55页 |
·研究区土壤理化性质含量 | 第47-51页 |
·同种植物根际不同土层土壤理化性质 | 第51-52页 |
·不同植物根际土壤理化性质 | 第52-55页 |
·AM真菌诱集培养及种资保藏 | 第55-57页 |
·AM真菌诱集培养 | 第55-57页 |
·AM真菌的保藏 | 第57页 |
·AM真菌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 | 第57-59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9-65页 |
·城市生态系统中菌根植物的分布及其研究的意义 | 第59页 |
·研究区AMF物种多样性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 第59-63页 |
·研究区AMF物种多样性 | 第59-61页 |
·研究区AMF多样性与植物物种的相关性 | 第61页 |
·AMF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 | 第61-63页 |
·草坪AM真菌种类及数量季节动态 | 第63页 |
·城市生态系统AM真菌物种保贮及其应用研究 | 第63-65页 |
·丛枝菌根真菌诱集培养 | 第63-64页 |
·丛枝菌根真菌菌株的获得 | 第64页 |
·菌根真菌的应用前景 | 第64-6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5页 |
·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