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前言 | 第10-11页 |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研究意义 | 第1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肩峰下撞击综合症的治疗方法 | 第11-13页 |
·肩袖损伤的治疗方法 | 第13-15页 |
·盂唇损伤的治疗方法 | 第15-17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7-21页 |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实验分组 | 第17页 |
·肩关节损伤的检查 | 第17-19页 |
·数据采集 | 第19-21页 |
·数据处理 | 第21页 |
4 研究结果 | 第21-49页 |
·力量训练和牵拉组结果 | 第21-30页 |
·力量训练方法 | 第21-25页 |
·肩关节损伤手法检查VAS评分结果 | 第25-26页 |
·肩关节等速测试结果 | 第26-30页 |
·理疗组结果 | 第30-37页 |
·治疗方法 | 第31-32页 |
·肩关节损伤手法检查VAS评分结果 | 第32-33页 |
·肩关节等速测试结果 | 第33-37页 |
·中医治疗组结果 | 第37-43页 |
·治疗方法 | 第37页 |
·肩关节损伤手法检查VAS评分结果 | 第37-39页 |
·肩关节等速测试结果 | 第39-43页 |
·三组治疗结果对比分析 | 第43-49页 |
·力量训線与牵拉组、理疗组、中医治疗组肩关节损伤手法检查VAS评分结果 | 第43页 |
·三组肩关节等速测试结果 | 第43-49页 |
5 分析讨论 | 第49-51页 |
·肩胛骨运动轨迹的改变 | 第49-50页 |
·身体姿态的改善 | 第50页 |
·肩带肌肉募集方式的改变 | 第50-51页 |
6 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附录 | 第58-59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