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绪论 | 第11-20页 |
第一节 选题意义及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第二节 创新性及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一、论文的创新性 | 第16-17页 |
二、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三节 论文方法论 | 第18-20页 |
一、史学方法论——综合方法 | 第18页 |
二、历史叙事与历史解释 | 第18-19页 |
三、以全球史的视角进行研究 | 第19-20页 |
第一章 推动法国专业汉学发展的重要人物 | 第20-30页 |
第一节 皇家图书馆馆长比尼翁 | 第20-23页 |
一、比尼翁生平简介 | 第20-21页 |
二、黄嘉略——比尼翁邀请进入皇家图书馆工作的中国人 | 第21-23页 |
三、比尼翁促成黄嘉略、傅尔蒙和弗雷莱三人的合作 | 第23页 |
第二节 德·萨西与法国专业汉学的建立 | 第23-27页 |
一、德·萨西生平简介 | 第24-25页 |
二、德·萨西推动汉学研究的行政化和制度化 | 第25-27页 |
第三节 雷慕沙——法兰西公学院首任“汉学讲席”教授 | 第27-30页 |
一、雷慕沙生平简介 | 第27-28页 |
二、雷慕沙对法国专业汉学发展的贡献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十八世纪皇家图书馆的汉籍馆藏 | 第30-41页 |
第一节 在华传教士——汉籍西传的桥梁 | 第30-38页 |
一、“国王数学家”推动汉籍西传 | 第31-33页 |
二、傅圣泽充实皇家图书馆汉籍藏书 | 第33-38页 |
第二节 雷慕沙对皇家图书馆汉籍的整理编目工作 | 第38-41页 |
第三章 法国本土汉学发展过程 | 第41-49页 |
第一节 汉籍推动法国学界的汉语研究 | 第42-46页 |
一、傅尔蒙的《汉语论稿》和《中国官话》 | 第42-44页 |
二、十九世纪初汉语研究的再度兴起 | 第44-46页 |
第二节 汉籍与法国本土的“中国热” | 第46-49页 |
一、汉籍影响欧洲思想家“中国观”的形成 | 第46-48页 |
二、“后中国热”时期汉籍对法国本土汉学发展的影响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