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果树病虫害论文

基于线粒体基因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不同地理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20页
   ·线粒体DNA概述第10-13页
     ·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及基因成分第10-11页
     ·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及基因成分第11页
     ·昆虫线粒体基因的特点及其在分类学上的作用第11-12页
     ·线粒体基因在分类及系统发育的研究应用第12-13页
   ·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理论根据和方法第13-17页
     ·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理论的理论根据第13-14页
     ·种群遗传多样性变化的影响因素第14-15页
     ·研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技术和方法第15-17页
   ·食心虫的发生和为害第17-18页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二章 基于线粒体基因对苹果蠹蛾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第20-46页
   ·苹果蠹蛾概述第20-24页
     ·苹果蠹蛾的分布和为害第20页
     ·苹果蠹蛾的种群生物学第20-21页
     ·苹果蠹蛾的地理分布及其物候学第21-22页
     ·苹果蠹蛾的寄主与其扩散第22页
     ·苹果蠹蛾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第22-23页
     ·苹果蠹蛾的防治第23-24页
   ·材料和方法第24-33页
     ·材料第24-26页
     ·主要试剂第26页
   (1) PCR试剂第26页
   (2) 纯化试剂第26页
     ·主要仪器和耗材第26-27页
     ·实验方法和试剂的配置第27-28页
     ·样品(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8-29页
     ·PCR反应第29-31页
     ·数据分析第31-32页
     ·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的使用第32-33页
   ·种群遗传结构分析第33页
     ·基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第33页
     ·单倍型系统发育分析第33页
   ·结果第33-44页
     ·提取基因组总DNA及mtDNAPCR扩增产物检测第33-34页
     ·遗传多态性分析第34页
     ·单倍型系统发育和聚类分析第34-39页
     ·种群单倍型多样度和经度间及种群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间的相关性分析第39-41页
     ·群口演化历史分析第41-44页
   ·结论与讨论第44-46页
第三章 基于线粒体基因对梨小食心虫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第46-67页
   ·梨小食心虫概述第46-49页
     ·梨小食心虫的分类地位和为害第46页
     ·梨小食心虫的生物学第46-47页
     ·梨小食心虫的地理分布及物候情况第47页
     ·梨小食心虫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第47-48页
     ·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措施第48-49页
   ·材料和方法第49-53页
     ·材料第49-52页
     ·方法第52页
     ·PCR反应第52-53页
     ·数据分析第53页
   ·结果第53-65页
     ·提取基因组总DNA及线粒体DNAPCR扩增产物检测第53-54页
     ·遗传多态性分析第54页
     ·单倍型系统发育和聚类分析第54-58页
     ·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距离与种群地理距离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第58-61页
     ·群口历史演化分析第61-65页
   ·结论与讨论第65-67页
第四章 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遗传结构的比较研究第67-70页
   ·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基因序列信息比较第67页
   ·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遗传变异参数比较第67-68页
   ·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中性检验和基因分化比较第68页
   ·推测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进化关系第68-7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3页
   ·结论第70-72页
     ·基因序列信息分析第70页
     ·单倍型网状图、MP树及相关性分析第70-72页
   ·展望第72页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72页
   ·今后的工作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84页
致谢第84-86页
附录Ⅰ GENBANK登录序列第86-88页
个人简介第88-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卡麦角林对黄毛鼠的不育效果及其作用机理
下一篇:我国检疫性实蝇分子鉴定技术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