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选题意义和目的 | 第12-13页 |
·相关研究回顾和综述 | 第13-16页 |
·国内外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东亚区域云微物理特征的统计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论文结构与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新方案和使用资料简介 | 第18-24页 |
·新方案简介 | 第18-23页 |
·新方案物理框架简介 | 第18-21页 |
·主要改进方面 | 第21-23页 |
·新方案改进过程中主要使用的资料数据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对华北地区一次冬季雨雪过程的模拟研究 | 第24-42页 |
·引言 | 第24页 |
·个例介绍 | 第24-26页 |
·试验设计 | 第26-28页 |
·数据资料 | 第28-29页 |
·地面降水模拟分析 | 第29-40页 |
·过程累计降水模拟结果 | 第29-31页 |
·固态降水模拟结果 | 第31-34页 |
·逐小时降水率模拟结果 | 第34-35页 |
·分段6小时累计降水 | 第35-38页 |
·降水评分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对新方案环流场模拟结果的评估分析 | 第42-54页 |
·引言 | 第42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大气环流形势场模拟结果的定性分析 | 第43-47页 |
·不同方案大气环流形势场区域模拟结果 | 第47-50页 |
·大气环流形势场区域平均误差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对新方案云场和云微物理特征模拟结果的评估分析 | 第54-66页 |
·引言 | 第54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54-55页 |
·新方案对水平云场及其发展的模拟效果评估 | 第55-60页 |
·水平雷达反射率 | 第55-56页 |
·水平云场模拟 | 第56-60页 |
·新方案对云场垂直特征的模拟效果评估 | 第60-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六章 针对一次华南暴雨事件进行的敏感性试验 | 第66-86页 |
·引言 | 第66-67页 |
·个例简介 | 第67页 |
·试验设计 | 第67-69页 |
·下落末速度 | 第69-75页 |
·下落末速度简介 | 第69-70页 |
·试验结果 | 第70-75页 |
·粒子谱型参数 | 第75-84页 |
·敏感性试验设置 | 第75-77页 |
·粒子谱型参数 | 第77-82页 |
·参数组合敏感性试验 | 第82-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七章 总结与讨论 | 第86-90页 |
·全文概况 | 第86页 |
·主要结论 | 第86-89页 |
·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个人简介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