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以重庆为例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绪论 | 第11-18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 ·关于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带动效应角度的研究 | 第12-13页 |
| ·关于工业园区发展现状角度的研究 | 第13-14页 |
| ·关于工业园区评价角度的研究 | 第14-16页 |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论文结构框架 | 第17-18页 |
| 2 理论基础 | 第18-27页 |
| ·工业园区概述 | 第18-20页 |
| ·工业园区的定义 | 第18-19页 |
| ·工业园区的主要类型 | 第19-20页 |
| ·工业园区相关理论 | 第20-24页 |
| ·聚集经济理论 | 第20-21页 |
| ·产业集群理论 | 第21页 |
| ·增长极理论 | 第21-23页 |
| ·核心—外围理论 | 第23-24页 |
| ·区域经济增长相关理论 | 第24-27页 |
| ·经济增长核算方程 | 第24-25页 |
| ·新古典增长理论 | 第25-27页 |
| 3 工业园区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 第27-37页 |
| ·重庆市工业园区建设现状分析 | 第27-32页 |
| ·重庆市工业园区发展历程 | 第27-28页 |
| ·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工业园区发展概况 | 第28-32页 |
| ·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35页 |
| ·自然条件 | 第32-33页 |
| ·产业结构 | 第33页 |
| ·科技进步 | 第33-34页 |
| ·产业集群 | 第34-35页 |
| ·区际贸易 | 第35页 |
| ·工业园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 第35-37页 |
| 4 工业园区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 第37-56页 |
| ·工业园区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37-40页 |
|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第37-38页 |
|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8-40页 |
| ·工业园区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评价方法 | 第40页 |
| ·基于区域经济角度评价重庆市工业园区 | 第40-48页 |
| ·基本数据资料 | 第40-41页 |
| ·评价过程及结果 | 第41-48页 |
| ·工业园区助推区域经济增长的量化分析 | 第48-56页 |
| ·工业园区对区域经济主要的经济影响因素 | 第48-50页 |
| ·工业园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测度 | 第50-53页 |
| ·回归结果分析 | 第53-56页 |
| 5 提升重庆市工业园区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 | 第56-60页 |
| ·巩固都市功能拓展区产业支撑地位 | 第56-57页 |
| ·加固支撑作用 | 第56页 |
| ·完善产业配套体系 | 第56页 |
| ·注重创新驱动 | 第56-57页 |
| ·打造城市发展新区工业主战场 | 第57-58页 |
| ·合理规划产业布局 | 第57页 |
| ·做大增量,做优存量 | 第57-58页 |
| ·提高发展质量 | 第58页 |
| ·增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产业修复功能 | 第58-59页 |
| ·实现产业功能优化升级 | 第58页 |
| ·打造特色生态工业园 | 第58页 |
| ·保障人力资源 | 第58-59页 |
| ·提高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自我发展能力 | 第59-60页 |
| ·夯实产业基础 | 第59页 |
| ·突出绿色制造 | 第59页 |
| ·发展突破瓶颈 | 第59-60页 |
| 6 研究结论与后续研究展望 | 第60-62页 |
| ·研究结论 | 第60-61页 |
| ·后续研究展望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附录A | 第65-66页 |
| 附录B | 第66-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