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课题背景 | 第10页 |
·绵阳第三水厂简介 | 第10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有机磷农药的使用与危害 | 第11-13页 |
·有机磷农药的使用 | 第11-12页 |
·有机磷农药的危害 | 第12-13页 |
·有机磷农药的相关水质指标 | 第13-15页 |
·有机磷农药的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有机磷农药的检测分析现状 | 第15-16页 |
·有机磷农药的去除现状 | 第16-19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21-29页 |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5页 |
·溶液配制 | 第22-24页 |
·实验过程 | 第24-25页 |
·分析方法 | 第25-29页 |
·毒死蜱的分析 | 第25页 |
·马拉硫磷的分析 | 第25页 |
·预氯化产物分析 | 第25-26页 |
·预氯化产物富集 | 第26-27页 |
·有效氯浓度的测定 | 第27页 |
·PO_4~(3-)浓度与SO_4~(2-)浓度的测定 | 第27-28页 |
·水中臭氧浓度的测定 | 第28页 |
·pH 的测定 | 第28页 |
·TOC 的测定 | 第28-29页 |
第3章 毒死蜱与马拉硫磷的去除工艺比较 | 第29-39页 |
·引言 | 第29页 |
·几种去除方法的效果比较 | 第29-37页 |
·自降解对毒死蜱及马拉硫磷的去除 | 第29-30页 |
·常规混凝去除毒死蜱及马拉硫磷 | 第30-32页 |
·KMnO_4 氧化去除毒死蜱及马拉硫磷 | 第32-33页 |
·臭氧氧化去除毒死蜱及马拉硫磷 | 第33-34页 |
·预氯化去除毒死蜱及马拉硫磷 | 第34-35页 |
·毒死蜱及马拉硫磷的吸附去除 | 第35-37页 |
·预氯化与粉末活性炭吸附联用去除毒死蜱及马拉硫磷 | 第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臭氧氧化去除毒死蜱与马拉硫磷研究 | 第39-55页 |
·引言 | 第39页 |
·臭氧氧化毒死蜱与马拉硫磷的机理分析 | 第39-44页 |
·臭氧氧化毒死蜱的机理 | 第39-42页 |
·臭氧氧化马拉硫磷的机理 | 第42-44页 |
·臭氧氧化去除毒死蜱的效能研究 | 第44-49页 |
·初始pH 值对臭氧氧化毒死蜱的影响 | 第44页 |
·O_3 投量与毒死蜱初始浓度对其去除的影响 | 第44-46页 |
·常见阴离子对臭氧氧化毒死蜱的影响 | 第46-47页 |
·温度对臭氧氧化毒死蜱的影响 | 第47-48页 |
·HCO_3~-投量对臭氧氧化毒死蜱的影响 | 第48-49页 |
·臭氧氧化马拉硫磷的效能研究 | 第49-53页 |
·HCO_3~-投量对臭氧氧化马拉硫磷的影响 | 第49-50页 |
·O_3 投量与MA 初始浓度对MA 去除的影响 | 第50-51页 |
·常见阴离子对臭氧氧化马拉硫磷的影响 | 第51-52页 |
·初始pH 值对臭氧氧化马拉硫磷影响 | 第52页 |
·温度对臭氧去除马拉硫磷的影响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5章 预氯化与粉末活性炭吸附联用去除毒死蜱与马拉硫磷研究 | 第55-79页 |
·引言 | 第55页 |
·联用强化混凝去除毒死蜱与马拉硫磷的效果分析 | 第55页 |
·联用去除毒死蜱与马拉硫磷效能的影响因素 | 第55-65页 |
·有效氯投量的影响 | 第55-58页 |
·粉末活性炭投量的影响 | 第58-59页 |
·氯与粉末活性炭投加顺序的影响 | 第59-60页 |
·浊度的影响 | 第60-61页 |
·混 凝剂种类的影响 | 第61-62页 |
·初始pH 值的影响 | 第62-63页 |
·两种不同水质的影响 | 第63-64页 |
·腐植酸投量的影响 | 第64-65页 |
·联用工艺在两种实际水体中的使用分析 | 第65-70页 |
·模拟涪江水试验 | 第65-67页 |
·松花江原水配水试验 | 第67-70页 |
·联用工艺的化学安全性分析 | 第70-78页 |
·毒死蜱与马拉硫磷预氯化过程中几个指标值的变化 | 第71-74页 |
·毒死蜱及马拉硫磷的预氯化产物鉴定 | 第74-76页 |
·毒死蜱及马拉硫磷预氯化途径推测 | 第76-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