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5-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页 |
§1.2 选题依据 | 第15-17页 |
·Cd同位素分馏指示古环境的理论依据 | 第15-16页 |
·建立高精度Cd同位素分析技术的现实意义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 工作量小结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镉同位素的研究现状 | 第19-32页 |
§2.1 镉的地球化学行为 | 第19-20页 |
§2.2 镉同位素的分馏机制 | 第20-22页 |
·蒸发/冷凝过程的Cd同位素分馏机制 | 第20-21页 |
·生物过程的Cd同位素分馏机制 | 第21-22页 |
·无机过程的Cd同位素分馏机制 | 第22页 |
§2.3 镉同位素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 | 第22-27页 |
·天体演化 | 第22-23页 |
·成矿物质来源与成因 | 第23-24页 |
·海洋环境 | 第24-25页 |
·工业污染源 | 第25-27页 |
§2.4 镉同位素的分析技术 | 第27-31页 |
·Cd的分离提纯与富集 | 第27-28页 |
·Cd同位素质谱分析 | 第28-31页 |
§2.5 存在问题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地质样品中痕量镉分析 | 第32-43页 |
§3.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2-33页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32-33页 |
·实验试剂与标准物质 | 第33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3-41页 |
·常用器皿清洗流程 | 第33-34页 |
·高温高压密闭消解 | 第34页 |
·ICP-QMS分析 | 第34-36页 |
·GFAAS分析 | 第36-41页 |
§3.3 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高精度镉同位素MC-ICP-MS分析 | 第43-70页 |
§4.1 地质样品中镉的分离富集方法 | 第43-55页 |
·实验试剂、材料、装置与仪器 | 第43-45页 |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5页 |
§4.2 高精度镉同位素MC-ICP-MS分析方法 | 第55-62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57页 |
·仪器调试及杯结构 | 第57-58页 |
·仪器质量分馏校正 | 第5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2页 |
§4.3 标准参考物质镉同位素组成分析 | 第62-67页 |
§4.4 小结 | 第67-70页 |
第五章 二叠-三叠纪之交镉同位素的应用 | 第70-93页 |
§5.1 引言 | 第70-71页 |
§5.2 二叠-三叠纪界线 | 第71-77页 |
·二叠-三叠纪界线地层与时限 | 第71-73页 |
·二叠-三叠纪界线生物大灭绝特征 | 第73页 |
·二叠-三叠纪界线生物灭绝模式 | 第73页 |
·二叠-三叠纪界线海洋环境演变 | 第73-75页 |
·二叠-三叠纪之交的重大地质事件 | 第75-77页 |
§5.3 二叠-三叠纪地层剖面的同位素研究现状 | 第77-79页 |
·碳同位素 | 第77-78页 |
·氧同位素 | 第78页 |
·硫同位素 | 第78页 |
·锶同位素 | 第78-79页 |
·非常规同位素 | 第79页 |
§5.4 二叠-三叠纪镉同位素组成及地质意义 | 第79-91页 |
·海洋中镉及镉同位素组成的分布 | 第80-82页 |
·陆源干扰判别地球化学指标 | 第82-83页 |
·煤山剖面Cd同位素组成的应用 | 第83-86页 |
·巢湖马家山西Ⅱ、Ⅲ剖面Cd同位素组成的应用 | 第86-91页 |
·二叠-三叠纪之交海洋环境及初级生产力演化 | 第91页 |
§5.6 小结 | 第91-9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不足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