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奇物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探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3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述 | 第9-12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论述 | 第10-11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论述 | 第11-12页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卢卡奇物化理论发展概述 | 第13-18页 |
一、卢卡奇物化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13-16页 |
(一)社会历史背景 | 第13-15页 |
(二)马克思理论的发展情况 | 第15-16页 |
二、卢卡奇物化理论的理论渊源 | 第16-18页 |
(一)来自韦伯相关思想的影响 | 第16页 |
(二)来自黑格尔相关思想的影响 | 第16-17页 |
(三)来自马克思相关思想的影响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物化理论概念的界定和特征表现 | 第18-26页 |
一、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概念 | 第18-19页 |
(一)“物化”的基本含义 | 第18页 |
(二)物化理论的主观理解和客观理解 | 第18-19页 |
二、卢卡奇物化理论的特征 | 第19-20页 |
(一)物化理论的历史特性 | 第19页 |
(二)物化理论的对象特性 | 第19-20页 |
(三)物化理论的反制特性 | 第20页 |
三、卢卡奇物化理论表现形式 | 第20-26页 |
(一)生产领域的物化现象 | 第21-24页 |
(二)制度领域的物化现象 | 第24页 |
(三)思想文化领域的物化现象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关系 | 第26-32页 |
一、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思想的一致性 | 第26-29页 |
(一)物化理论对异化思想的继承 | 第26-28页 |
(二)事实论证的统一性 | 第28-29页 |
(三)目标殊途同归 | 第29页 |
二、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思想的相异性 | 第29-32页 |
(一)概念维度上的差异 | 第29-30页 |
(二)产生根源上的差别 | 第30页 |
(三)研究方法上的差别 | 第30-32页 |
第四章 物化理论现实意义的讨论和评析 | 第32-38页 |
一、卢卡奇物化理论的贡献 | 第32-34页 |
(一)丰富并发展马克思异化理论 | 第32-33页 |
(二)开阔的视域下促进革命 | 第33页 |
(三)促进法兰克福学派的发展 | 第33-34页 |
二、物化理论在现实应用中的局限性 | 第34-35页 |
(一)关键概念界定模糊 | 第34-35页 |
(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 | 第35页 |
三、卢卡奇物化理论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意义 | 第35-38页 |
(一)对科学技术的启示意义 | 第35-36页 |
(二)对思想方法的启示意义 | 第36页 |
(三)对物质生活的启示意义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