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目标 | 第11页 |
·组织结构 | 第11-12页 |
·创新点 | 第12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文献分析法 | 第12页 |
·统计分析法 | 第12页 |
·典型案例法 | 第12-13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13页 |
·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关于现代草地畜牧业内涵的研究 | 第13-14页 |
·关于草地畜牧业现代化建设主要成就的研究 | 第14-15页 |
·关于草地畜牧业现代化对策的研究 | 第15页 |
·关于草地利用方面的研究 | 第15-18页 |
2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集约经营理论 | 第18页 |
·生态价值观理论 | 第18页 |
·产业组织理论 | 第18-19页 |
·外部性理论 | 第19页 |
·制度变迁理论 | 第19-20页 |
·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现代草地畜牧业 | 第20-21页 |
·季节性放牧 | 第21页 |
3 陈巴尔虎旗草地利用及畜牧业发展状况 | 第21-26页 |
·地形与自然条件 | 第21-22页 |
·草地利用:状况及演变 | 第22-24页 |
·草地利用状况 | 第22-23页 |
·草地利用历史变迁 | 第23-24页 |
·陈巴尔虎旗草地畜牧业发展状况 | 第24-26页 |
·新中国成立后到草地承包入户之前的草地畜牧业发展状况 | 第24-25页 |
·草地承包入户后到20世纪末的草地畜牧业发展状况 | 第25-26页 |
·进入21世纪后的草地畜牧业发展状况 | 第26页 |
4 陈巴尔虎旗草地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6-43页 |
·宏观数据反映出的问题 | 第26-33页 |
·草地退化情况日益严重 | 第26-28页 |
·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传统 | 第28-32页 |
·先进生产工具缺乏 | 第32页 |
·管理方式需进一步强化 | 第32-33页 |
·微观层面牧户调研反映出的问题 | 第33-43页 |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 第34-35页 |
·牧户认识有待提高 | 第35-37页 |
·牧户草地利用不合理 | 第37-41页 |
·牧户经营方式简单传统 | 第41-42页 |
·牧区管理松懈 | 第42-43页 |
5 陈巴尔虎旗草地畜牧业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第43-48页 |
·牧户经济意识低 | 第43页 |
·科技推广落实不到位 | 第43-44页 |
·制度影响 | 第44-45页 |
·政府个人资金投入缺乏 | 第45-47页 |
·市场发展程度低 | 第47-48页 |
6 国外草地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借鉴 | 第48-51页 |
·新西兰、澳大利亚草地畜牧业发展基本情况 | 第48-49页 |
·生产经营方式经验借鉴 | 第49页 |
·科学合理利用草地 | 第49页 |
·实行区域性专业化的集约经营 | 第49页 |
·先进管理经验借鉴 | 第49-50页 |
·高度产业化经营 | 第49页 |
·行业协会发展成熟 | 第49-50页 |
·监管意识强 | 第50页 |
·高科技应用率经验借鉴 | 第50页 |
·政府支持和政策扶持经验借鉴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页 |
7 陈巴尔虎旗草地畜牧业现代化建设路径分析 | 第51-58页 |
·宏观方面 | 第51-53页 |
·转变牧区生产经营方式 | 第51-52页 |
·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 | 第52页 |
·完善畜产品流通方式,实现产业化经营 | 第52-53页 |
·微观层面 | 第53-56页 |
·牧户转变观念 | 第53页 |
·选择科学合理的草地利用方式 | 第53-54页 |
·实现草地畜牧业集约化经营 | 第54-55页 |
·大力发展合作社 | 第55-56页 |
·政策保障 | 第56-58页 |
·加强宏观监管力度,完善管理体制 | 第56-57页 |
·长效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 | 第57页 |
·尽快落实现代化生态家庭牧场政策 | 第57-58页 |
8 结论与不足之处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附录 | 第65-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