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3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3页 |
弱势群体 | 第11页 |
社会救助 | 第11-12页 |
农村社会救助 | 第12-13页 |
第1章 中国共产党社会救助政策的思想来源 | 第13-17页 |
·中国传统社会救助思想 | 第13-14页 |
·储粮备荒思想 | 第13页 |
·养老慈幼思想 | 第13-14页 |
·民间互助思想 | 第14页 |
·中国近代社会救助思想 | 第14-15页 |
·富国养民 | 第14-15页 |
·教养并重 | 第15页 |
·节制人口 | 第15页 |
·马克思主义社会救助思想 | 第15-17页 |
第2章 建国前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救助政策 | 第17-20页 |
·党的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社会救助政策 | 第17-18页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社会救助政策 | 第18页 |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社会救助政策 | 第18-20页 |
第3章 建国以来党的农村社会救助政策的演变 | 第20-29页 |
·农村个体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救助政策(1949—1955) | 第20-22页 |
·农村的救灾工作 | 第20-21页 |
·农村的贫困救济工作 | 第21页 |
·对农村鳏寡孤独残疾人的照顾 | 第21-22页 |
·农村集体经济条件下的社会救助政策(1956—1978) | 第22-25页 |
·农村的救灾工作 | 第22页 |
·农村的贫困救济工作 | 第22-23页 |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 第23-25页 |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的社会救助政策(1978—2010) | 第25-29页 |
·农村的救灾工作 | 第25-26页 |
·农村的贫困救济工作 | 第26-27页 |
·农村的五保供养工作 | 第27-29页 |
第4章 建国以来党的农村社会救助政策的评价 | 第29-35页 |
·建国后党的农村社会救助政策演变特点 | 第29-32页 |
·随着国情的不断变化而做出调整 | 第29-30页 |
·始终提倡政府主导下的生产自救和群众互助 | 第30-31页 |
·农村社会救助的制度建设逐步加快 | 第31-32页 |
·建国以来党的农村社会救助政策取得的成效 | 第32-35页 |
·规定了劳动者享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力” | 第32-33页 |
·形成了对特殊困难群体的长效救助机制 | 第33页 |
·开展了大规模的扶贫工作 | 第33-34页 |
·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第34-35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农村社会救助的思考 | 第35-39页 |
·农村社会救助是一项重要而长期的任务 | 第35-36页 |
·农村社会救助要依靠制度建设不断推进 | 第36-37页 |
·党的重视是社会救助发展的思想保障 | 第37-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论文摘要 | 第44-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