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10页 |
前言 | 第10-16页 |
第一章 低渗透油藏C0_2驱油机理研究 | 第16-21页 |
·C0_2 驱油机理 | 第16-18页 |
·降低原油粘度 | 第16页 |
·改善原油和水的流度比 | 第16页 |
·原油体积膨胀 | 第16-17页 |
·萃取和汽化原油中的轻烃 | 第17页 |
·降低界面张力 | 第17页 |
·溶解气驱 | 第17页 |
·混相效应 | 第17-18页 |
·提高渗透率和酸化解堵作用 | 第18页 |
·注C0_2 提高采收率的方式 | 第18-21页 |
第二章 C0_2驱油室内实验与流体相态特征拟合 | 第21-29页 |
·C0_2 驱最小混相压力确定 | 第21-23页 |
·榆树林油田原油组成 | 第21页 |
·C0_2 驱最小混相压力预测 | 第21-22页 |
·C0_2 驱最小混相压力实验测定 | 第22-23页 |
·C0_2 驱启动压力梯度测定 | 第23-25页 |
·实验条件 | 第23-24页 |
·实验仪器与流程 | 第24页 |
·实验原理 | 第24页 |
·实验步骤 | 第24-25页 |
·实验结果 | 第25页 |
·油藏流体相态特征拟合 | 第25-29页 |
·油藏流体相态特征 | 第25-26页 |
·拟组分划分 | 第26页 |
·地层流体PVT 实验数据拟合 | 第26-27页 |
·地层流体拟组分临界特征参数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低渗透油藏C0_2驱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数值求解 | 第29-56页 |
·低渗透油藏C0_2 驱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9-33页 |
·假设条件 | 第29页 |
·连续性方程 | 第29-30页 |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影响的运动方程 | 第30页 |
·数学模型 | 第30-31页 |
·辅助方程 | 第31-32页 |
·定解条件 | 第32-33页 |
·数值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 第33-49页 |
·偏微分方程离散化 | 第33-38页 |
·数值模型求解 | 第38-40页 |
·牛顿迭代法求解压力差分方程组 | 第40-46页 |
·气液相平衡计算 | 第46-49页 |
·参数和边界条件处理 | 第49-56页 |
·参数处理 | 第49-51页 |
·边界条件处理 | 第51-56页 |
第四章 低渗透油藏C0_2驱数值模拟软件开发 | 第56-69页 |
·软件开发 | 第56-59页 |
·软件流程 | 第56页 |
·模块设计及其功能 | 第56-59页 |
·软件操作界面 | 第59-69页 |
·数据录入界面 | 第60-66页 |
·模拟计算界面 | 第66-67页 |
·计算结果输出界面 | 第67-69页 |
第五章 榆树林油田C0_2驱数值模拟研究 | 第69-86页 |
·试验区选择 | 第69页 |
·试验区选择原则 | 第69页 |
·试验区选择结果 | 第69页 |
·试验区概况 | 第69-71页 |
·地质概况 | 第69-70页 |
·开发简况 | 第70-71页 |
·油藏数值模型建立 | 第71-76页 |
·地质网格划分 | 第71-73页 |
·相控地质建模 | 第73-74页 |
·流体及岩石物性参数 | 第74-75页 |
·油藏生产动态数据 | 第75-76页 |
·油藏生产历史拟合 | 第76-79页 |
·确定模型参数的可调范围 | 第76-77页 |
·地质储量拟合 | 第77页 |
·生产历史拟合 | 第77-79页 |
·剩余油分布 | 第79-80页 |
·注气方案设计及动态预测 | 第80-83页 |
·方案设计 | 第80页 |
·注入参数优化 | 第80-83页 |
·方案优选 | 第83页 |
·经济评价 | 第83-86页 |
·经济评价指标 | 第84页 |
·方案经济评价 | 第84-86页 |
结论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详细摘要 | 第94-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