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2页 |
缩写、符号清单、术语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7页 |
·卷烟烟气概述 | 第13-17页 |
·主流烟气和支流烟气 | 第13-14页 |
·气溶胶的形成及特征 | 第14-16页 |
·气溶胶的形成 | 第14页 |
·气溶胶的特性 | 第14-16页 |
·烟气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 第16-17页 |
·烟碱 | 第16页 |
·稠环芳烃 | 第16页 |
·含氮类化合物 | 第16-17页 |
·酚类物质 | 第17页 |
·一氧化碳 | 第17页 |
·自由基 | 第17页 |
·卷烟降焦减害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烟草农业领域的降害技术 | 第18-19页 |
·烟草的品种 | 第18页 |
·烟草的栽培与调制 | 第18-19页 |
·烟草加工技术 | 第19页 |
·在线膨胀技术 | 第19页 |
·离线膨胀技术 | 第19页 |
·有害物质在线去除技术 | 第19页 |
·卷烟工艺技术 | 第19页 |
·生物添加剂技术 | 第19-21页 |
·生物滤嘴降焦减害技术 | 第19-20页 |
·中草药添加技术 | 第20-21页 |
·其它生物添加剂技术 | 第21页 |
·其它降焦减害添加剂 | 第21-22页 |
·物理或化学作用类添加剂 | 第21-22页 |
·纳米技术材料 | 第22页 |
·活性炭在卷烟滤嘴中的应用 | 第22-25页 |
·活性炭概述 | 第22-23页 |
·活性炭在卷烟降害中的应用研究 | 第23-25页 |
·活性炭的理化性质对烟气过滤效率的影响 | 第23-24页 |
·卷烟滤嘴用活性炭的问题与展望 | 第24-25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 第25-27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表面被覆多孔 CA 膜的活性炭颗粒的制备 | 第27-42页 |
·前言 | 第27-28页 |
·实验部分 | 第28-31页 |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实验过程 | 第29-30页 |
·多孔 CA 膜的制备 | 第29-30页 |
·被覆多孔 CA 膜的活性炭颗粒的制备 | 第30页 |
·测试方法 | 第30-31页 |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 | 第30页 |
·比表面积(BET) | 第30页 |
·松密度 | 第30页 |
·平均气孔尺寸 | 第30-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41页 |
·多孔 CA 薄膜的表面形貌 | 第31-32页 |
·多孔 CA 薄膜被覆活性炭颗粒 | 第32-41页 |
·不同制备工艺对 CA 改性活性炭颗粒的影响 | 第32-33页 |
·非溶剂水含量的不同对 CA 改性活性炭颗粒的影响 | 第33-38页 |
·CA 浓度对改性活性炭颗粒的影响 | 第38-39页 |
·不同非溶剂对 CA 改性活性炭颗粒的影响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改性活性炭颗粒吸附性能的研究 | 第42-58页 |
·前言 | 第42页 |
·实验部分 | 第42-46页 |
·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实验仪器 | 第43页 |
·实验过程 | 第43-45页 |
·模拟气体吸附 | 第43-44页 |
·模拟气溶胶吸附 | 第44页 |
·主流烟气的吸附 | 第44-45页 |
·测试方法 | 第45-46页 |
·模拟吸附测试 | 第45-46页 |
·主流烟气中苯并[a]芘的测定 | 第46页 |
·主流烟气中氨的测定 | 第46页 |
·主流烟气中氰化氢的测定 | 第46页 |
·主流烟气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 第46页 |
·主流烟气中羰基化合物的测定 | 第46页 |
·主流烟气中烟草特有亚硝胺的测定 | 第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6页 |
·气体吸附性能 | 第46-48页 |
·气溶胶吸附性能 | 第48-50页 |
·卷烟主流烟气吸附性能 | 第50-56页 |
·改性活性炭对主流烟气中 7 种有害成分的过滤效果 | 第50-52页 |
·改性活性炭对主流烟气中亚硝胺类化合物的过滤效果 | 第52-53页 |
·改性活性炭对主流烟气中酚类化合物的过滤效果 | 第53-55页 |
·改性活性炭对主流烟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过滤效果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