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新城市主义社区”在国内的适应性探讨及设计实践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9页
第1章 引言第9-18页
   ·研究背景第9页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页
     ·研究目的第10页
     ·研究意义第10页
   ·论文研究重点和难点第10-11页
     ·研究重点第10-11页
     ·研究难点第11页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第11-13页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第11-12页
     ·国内研究的综述第12页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第12-13页
   ·与新城市主义相关的理论综述第13-14页
     ·田园城市第13页
     ·邻里单位第13页
     ·城市主义第13-14页
     ·新城市主义第14页
   ·本文对所研究的国内“新城市主义社区”的界定第14-16页
     ·本文所研究的“新城市主义社区”的界定第14页
     ·与街区式社区的区别第14-16页
   ·研究框架与方法第16-18页
     ·研究框架第16页
     ·研究方法第16-18页
第2章 新城市主义的缘起及设计思想第18-26页
   ·新城市主义的缘起第18-19页
   ·新城市主义对城市不同层面的研究第19-21页
     ·区域层面第19-20页
     ·小城镇和新区第20页
     ·社区层面第20-21页
   ·新城市主义社区层面上的理论及国外实践第21-24页
     ·TND 模式的社区第21-22页
     ·TOD 模式的社区第22-24页
   ·美国新城市主义社区与传统蔓延式社区的不同第24页
   ·小结新城市主义在社区层面上的核心思想第24-26页
第3章 新城市主义的相关评价第26-35页
   ·对新城市主义的积极评价第26-30页
     ·对城市主义辩证的批判第26-27页
     ·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第27页
     ·摆脱“精英规划”,结合社会的综合力量,实现从个人利益向公共利益的转换第27-28页
     ·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城市设计新导则第28-29页
     ·注重公共参与第29页
     ·对可持续发展的探讨第29-30页
   ·对新城市主义的质疑第30-33页
     ·没有解决城市蔓延,而被认为是变相的城市蔓延第30-31页
     ·单纯空间上的改善,难以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第31页
     ·没有解决居住分异、社区和谐问题第31页
     ·没有改变人们的出行习惯,仍是私家车的天下第31-32页
     ·概念常常被开发商所利用第32-33页
   ·小结第33-35页
第4章 新城市主义社区在我国的兴起与实践第35-49页
   ·新城市主义在我国兴起的背景第35-37页
     ·国内城市化快速发展,郊区化产生第35页
     ·开发商对新思潮的推崇第35-36页
     ·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第36页
     ·人们对社区生活的再思考第36-37页
     ·新城市主义所创造出良好环境受到市场追捧第37页
     ·公共交通的完善推动 TOD 理念的运用第37页
   ·新城市主义社区在国内的兴起概况及典型案例第37-46页
     ·新城市主义社区在国内兴起——地产模式第37-38页
     ·国内新城市主义社区的典型案例第38-46页
   ·小结第46-49页
     ·新城市主义在中国被过度宣传和包装第46-47页
     ·被误读的“新城市主义社区”第47-48页
     ·地产开发商的“新城市主义社区”第48-49页
第5章 国内新城市主义社区在实践中呈现的新特点第49-55页
   ·公私结合,政府与开发商共同运营第49页
   ·开发强度大、居住密度高,以多高层社区为主第49-50页
   ·缺乏高质量的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第50-51页
   ·公共交通滞后,社区与公共交通关系薄弱第51-52页
   ·“新城市主义”成为被开发商用作营销的工具第52页
   ·网络运用对在社区生活的影响第52-53页
   ·“街区”停留在形式上第53-54页
   ·小结国内新城市主义社区与美国的不同第54-55页
第6章 我国现阶段发展与新城市主义社区设计理念的矛盾第55-58页
   ·我国城市发展现状与新城市主义主张的矛盾第55页
   ·我国土地制度、政策与开发的矛盾第55-56页
   ·我国郊区化有别于美国的郊区化第56页
   ·我国现阶段居民的居住需求与新城市主义主张的矛盾第56-57页
     ·国内现阶段对住房的需求与新城市主义的矛盾第56页
     ·混合与现实情况的矛盾第56-57页
   ·现阶段主流交通方式与新城市主义的矛盾第57页
   ·我国的居住形式和居住习惯与美国截然不同第57-58页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新探索第58-70页
   ·研究结论第58-59页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现阶段,新城市主义的出现有其必然性第58页
     ·新城市主义是在实践基础上完善的设计理论第58-59页
     ·新城市主义是一种外来的设计理论,需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第59页
   ·对新城市主义社区的新探索——社区实践第59-67页
     ·由传统社区转变为新城市主义社区第59-60页
     ·高层高容积率下的人性空间塑造第60-61页
     ·塑造人车兼顾的生活街道第61-62页
     ·市场化的公建配置,兼顾城市与社区需求第62-63页
     ·因地制宜和物管分离为支撑的住宅多样化第63-64页
     ·社区适当开放的尝试第64-65页
     ·尊重旧村文脉,传统邻里的重新塑造第65-67页
     ·一定程度的公众参与第67页
   ·对新城市主义在国内社区设计运用中的其他一些建议第67-70页
     ·在解决社区和谐问题上需要公私合力第67-68页
     ·新城市主义社区与绿色环保社区相结合第68页
     ·理论的运用需要结合市场需求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2页
致谢第72-74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深圳市白石洲城中村排水系统模型构建及其应用
下一篇:小区市政管线工程业主方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