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仿生皮肤传热传质特性研究
创新性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0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7页 |
·研究现状 | 第17-26页 |
·传统散热技术及瓶颈 | 第17-20页 |
·仿生发汗冷却散热方式 | 第20-22页 |
·相关基础问题研究进展 | 第22-26页 |
·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26-30页 |
·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研究目的 | 第28-30页 |
第2章 纳米仿生皮肤冷凝取水 | 第30-48页 |
·冷凝取水本质 | 第30页 |
·铜基润湿性梯度壁面蒸汽的冷凝 | 第30-40页 |
·润湿性梯度表面 | 第30页 |
·实验表面的制备及表征 | 第30-33页 |
·润湿性梯度形成的原因 | 第33-35页 |
·铜基润湿性梯度表面的蒸汽冷凝 | 第35-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铜基微纳米二级结构疏水壁面蒸汽的冷凝 | 第40-47页 |
·含不凝结气体下疏水壁面的珠状冷凝 | 第40页 |
·实验材料制备及表征 | 第40-42页 |
·冷凝实验及其结果分析 | 第42-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本章总结 | 第47-48页 |
第3章 纳米仿生皮肤发汗冷却性能 | 第48-62页 |
·贮水介质-温度敏感型水凝胶 | 第48-50页 |
·水凝胶简介 | 第48页 |
·温度敏感型水凝胶 | 第48-49页 |
·温度敏感型水凝胶的制备及表征 | 第49-50页 |
·实验原理及方案 | 第50-52页 |
·影响大气折射率的因素 | 第50-51页 |
·泰曼-格林装置简介 | 第51页 |
·实验方案 | 第51-52页 |
·实验测试结果 | 第52-54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4-56页 |
·分析计算模型 | 第54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4-56页 |
·数值模拟分析 | 第56-60页 |
·数值模拟模型 | 第56页 |
·数值模拟结果 | 第56-58页 |
·多工况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4章 纳米仿生皮肤发汗冷却的强化 | 第62-78页 |
·多孔介质内液体的蒸发 | 第62页 |
·亲水纳米多孔膜内水分的蒸发 | 第62-70页 |
·实验装置 | 第62-64页 |
·蒸发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64-68页 |
·纳米水源孔口过饱和理论的实验证明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疏水纳米多孔膜内水分的蒸发 | 第70-73页 |
·纳米尺度的疏水作用 | 第70-71页 |
·材料制备及表征 | 第71页 |
·蒸发实验结果及理论分析 | 第71-73页 |
·纳米多孔膜内温度敏感型水凝胶的蒸发性能 | 第73-77页 |
·材料制备及表征 | 第73-74页 |
·实验结果及理论分析 | 第74-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5章 纳米仿生皮肤发汗冷却的抑制 | 第78-86页 |
·引言 | 第78-80页 |
·纳米颗粒体系及其内部液体的蒸发 | 第78-79页 |
·纳米颗粒对液体燃料燃烧特性的影响 | 第79-80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80-85页 |
·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 第80-81页 |
·实验结果 | 第81-82页 |
·理论分析 | 第82-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6章 纳米仿生皮肤性能测试 | 第86-94页 |
·冷凝取水装置性能测试 | 第86-88页 |
·冷凝取水装置 | 第86-87页 |
·凝结性能测试 | 第87-88页 |
·电子设备表面水凝胶发汗冷却性能测试 | 第88-92页 |
·实验设计和理论模型 | 第88-90页 |
·实验装置 | 第90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90-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第7章 全文总结 | 第94-96页 |
·结论 | 第94页 |
·展望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8页 |
博士期间部分成果和科研项目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