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视双向互动的农业信息推广模式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研究述评 | 第16页 |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 ·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 第2章 农业信息传播的机理分析 | 第19-22页 |
| ·农村信息化理论 | 第19-21页 |
| ·定义 | 第19页 |
| ·内涵 | 第19-20页 |
| ·农村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 第20-21页 |
| ·农业推广模式类型 | 第21页 |
| ·农民行为改变理论 | 第21-22页 |
| 第3章 电视双向互动农业信息推广模式的研究 | 第22-35页 |
| ·电视双向互动农业信息推广模式的产生原因及种类 | 第22-24页 |
| ·产生原因 | 第22-23页 |
| ·种类 | 第23-24页 |
| ·电视双向互动农业信息推广模式的组织结构 | 第24-28页 |
| ·本案模式的内涵 | 第24页 |
| ·机构设置现状 | 第24-25页 |
| ·结构现状 | 第25-26页 |
| ·经费落实现状 | 第26页 |
| ·工作开展现状 | 第26-28页 |
| ·电视双向互动农业信息推广模式的特点及作用 | 第28-30页 |
| ·电视双向互动农业信息推广模式的特点 | 第28-29页 |
| ·电视双向互动农业信息推广模式的作用 | 第29-30页 |
| ·电视双向互动农业信息推广模式的问题及弊端 | 第30-35页 |
| ·电视双向互动平台的结构设置不合理 | 第30-32页 |
| ·电视双向互动平台的资金投入不足 | 第32页 |
| ·电视双向互动平台的节目更新不及时 | 第32页 |
| ·电视双向互动平台的受众接受能力差 | 第32-33页 |
| ·电视双向互动平台的市场观念不强 | 第33页 |
| ·电视双向互动平台缺乏有效的配套机制 | 第33-35页 |
| 第4章 双向推广模式作用 | 第35-45页 |
| ·数据来源及开发环境 | 第35页 |
| ·数据来源 | 第35页 |
| ·开发环境 | 第35页 |
| ·本案的实验步骤 | 第35-36页 |
| ·本案的论证过程 | 第36-40页 |
| ·双向网络的建设方案 | 第36-37页 |
| ·用户界面的规划及对应内容的上传 | 第37-38页 |
| ·对暂不具备条件的农村乡组做改造规划 | 第38-40页 |
| ·在常德农业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 第40-44页 |
| ·节目源 | 第40-41页 |
| ·时移系统规划 | 第41-43页 |
| ·用户界面设置 | 第43-44页 |
| ·业务支撑 | 第44页 |
| ·效益分析 | 第44-45页 |
| ·经济效益 | 第44页 |
| ·社会效益 | 第44-45页 |
| 第5章 常德推进农业信息推广模式创新的对策研究 | 第45-48页 |
| ·常德农业信息推广的政策建议 | 第45-46页 |
| ·争取政策,逐步解绑电视双向互动的政策限制 | 第45页 |
| ·发挥农业合作组织在电视双向互动中的作用 | 第45-46页 |
| ·加强电视互动的基础设施建设 | 第46页 |
| ·常德农业信息推广的配套措施 | 第46-48页 |
| ·多产业耦合 | 第46页 |
| ·农业产业化与信息化一体化循环发展 | 第46-48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作者简介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