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督解痉法对中风后肌痉挛患者的脑区激活及其机制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中英文縮略词对照表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研究方案 | 第9-22页 |
1 研究对象 | 第9-13页 |
·研究对象的来源 | 第9页 |
·中风受试者者的选择 | 第9-11页 |
·中医诊断标准 | 第9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9-10页 |
·脑梗塞诊断标准 | 第10页 |
·肢体痉挛诊断标准 | 第10页 |
·纳入标准 | 第10-11页 |
·排除标准 | 第11页 |
·健康受试者的选择 | 第11-12页 |
·纳入标准 | 第11-12页 |
·排除标准 | 第12页 |
·脱落标准 | 第12页 |
·剔除标准 | 第12-13页 |
·终止试验标准 | 第1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3-17页 |
·仪器设备和材料 | 第13页 |
·研究设备 | 第13页 |
·试验用具 | 第13页 |
·样本量及分组 | 第13页 |
·试验前准备 | 第13-14页 |
·常见不良事件处理 | 第14页 |
·试验方法 | 第14-16页 |
·腧穴定位 | 第14-15页 |
·针刺操作 | 第15页 |
·图像采集 | 第15-16页 |
·图像后处理方法 | 第16-17页 |
·原始图像的筛选和格式的转换 | 第16页 |
·功能磁共振图像数据的预处理 | 第16-17页 |
·功能磁共振数据统计分析 | 第17页 |
3 研究结果 | 第17-22页 |
讨论 | 第22-33页 |
1 通督解痉的中医选穴依据 | 第22-23页 |
2 现代医学关于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研究 | 第23-24页 |
3 针刺脑功能成像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4 关于通督解痉法所致激活脑区的讨论 | 第25-33页 |
·对于患者受试者组几个激活区的讨论 | 第25-31页 |
·中央前回运动区的功能性解剖复杂 | 第25-26页 |
·初级运动皮层在运动指令的生成中起重要作用 | 第26-28页 |
·学习运动技能也可诱发重组 | 第28页 |
·顶下小叶所在的顶叶后区与身体感觉、运动协调有关 | 第28-29页 |
·运动前和初级运动皮层进行制定更具体的运动计划 | 第29页 |
·辅助运动区参与复杂动作过程的编码 | 第29-30页 |
·辅助运动区可能是运动意识的关键 | 第30-31页 |
·关于健康受试者通督解痉法所致激活脑区的讨论 | 第31-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附件一 (综述) | 第48-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