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地方金融事业论文

云南民族自治地方金融排斥及其治理政策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导论第12-30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2-14页
 二、选题的意义第14-15页
 三、理论意义第15-16页
 四、现实意义第16-18页
 五、基本框架与研究方法第18页
 六、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8-19页
 七、论文的创新和特色第19-20页
 八、相关理论综述第20-30页
第一章 云南民族自治地方金融排斥研究的背景框架:金融发展、金融生态、经济金融政策第30-72页
 第一节 云南民族自治地方金融发展第30-41页
  一、云南民族自治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第30-36页
  二、云南民族自治地方金融发展概况第36-38页
  三、云南民族自治地方金融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第38-41页
 第二节 云南民族自治地方金融生态第41-54页
  一、云南民族自治地方金融生态环境第41-47页
  二、云南民族自治地方金融生态与金融效率的作用机制第47-49页
  三、云南民族自治地方文化教育水平与金融发展实证研究第49-54页
 第三节 云南民族自治地方经济金融政策第54-72页
  一、云南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金融政策实践第55-68页
  二、云南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金融政策效应第68-72页
第二章 云南民族自治地方金融排斥评价体系的构建第72-93页
 第一节 云南民族自治地方金融排斥的界定第72-73页
 第二节 云南民族自治地方金融排斥因素分析第73-82页
  一、云南民族自治地方地理排斥因素分析第74-75页
  二、云南民族自治地方评估排斥因素分析第75-77页
  三、云南民族自治地方条件排斥因素分析第77-78页
  四、云南民族自治地方价格排斥因素分析第78-80页
  五、云南民族自治地方营销排斥因素分析第80-81页
  六、云南民族自治地方自我排斥因素分析第81-82页
 第三节 云南民族自治地方金融排斥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第82-86页
  一、云南民族自治地方金融排斥指标评价体系构建的方法第82-83页
  二、云南民族自治地方金融排斥指标评价体系构建对象的确定第83页
  三、云南民族自治地方金融排斥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第83-86页
 第四节 云南民族自治地方金融排斥案例评价体系的构建第86-93页
  一、云南民族自治地方金融排斥案例评价体系构建的技术路线第86-87页
  二、云南民族自治地方金融排斥案例评价体系的调查指标选取第87-93页
第三章 云南民族自治地方金融排斥的实证研究第93-128页
 引言第93-95页
 第一节 云南民族自治地方金融排斥的维度指标评价第95-100页
  一、云南民族自治地方地理排斥指标评价第95-96页
  二、云南民族自治地方评估排斥指标评价第96-97页
  三、云南民族自治地方条件排斥指标评价第97-98页
  四、云南民族自治地方价格排斥指标评价第98-99页
  五、云南民族自治地方营销排斥指标评价第99-100页
 第二节 云南民族自治地方金融排斥的田野调查案例评价第100-128页
  一、云南民族自治地方金融排斥案例分析第101-118页
  二、云南民族自治地方金融排斥案例评价第118-128页
第四章 云南民族自治地方金融排斥效应研究第128-168页
 第一节 民族地区金融排斥效应的理论分析第128-131页
  一、贫困放大效应第128-129页
  二、区域金融荒漠化效应第129-130页
  三、加剧社会不安定状态第130页
  四、增大反洗钱难度第130-131页
 第二节 云南民族自治地方金融排斥效应第131-168页
  一、网点客户金融需求分析第131-140页
  二、信贷客户金融需求分析第140-155页
  三、银行管理人员调查第155-168页
第五章 金融排斥治理路径国际经验第168-173页
 第一节 美国金融排斥治理实践第168-169页
 第二节 英国金融排斥治理实践第169-171页
 第三节 日本金融排斥治理实践第171-172页
 第四节 孟加拉国金融排斥治理实践第172-173页
第六章 云南民族自治地方金融排斥治理政策建议第173-195页
 第一节 云南民族自治地方金融排斥治理政策的原则第174-176页
  一、遵循需求规律原则第174页
  二、强调因地制宜原则第174-175页
  三、发挥既定优势原则第175页
  四、把握政策机遇原则第175-176页
 第二节 外部环境的营造——提升效率上限,夯实安全下限第176-179页
  一、普惠金融市场法律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第176-177页
  二、普惠金融市场监管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第177页
  三、普惠金融市场的金融设施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升级第177页
  四、健全普惠式金融监管制度第177-178页
  五、升级和普及自助类金融交易操作设施第178-179页
  六、优化普惠金融信用环境第179页
 第三节 市场主体的培育一多元化和规范化的道路第179-192页
  一、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收缩战线第179-180页
  二、农村信用社逐步成长为支农惠农的支柱力量第180页
  三、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新型贷款类金融机构异军突起第180-181页
  四、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有所发展第181页
  五、以构建统一高效的云南农商行为契机,强化民族地区的信贷支持力度第181-186页
  六、以发起设立农业保险公司为契机,加大对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的引领和扶持第186-189页
  七、以发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为契机,加大对多渠道融资的探索第189-191页
  八、以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为契机,推动民营银行、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规范化发展第191-192页
 第四节 金融商品的创新——差异设计、逐层发展第192-195页
  一、下大力气发展具有普惠金融属性的信贷类产品第192-193页
  二、发展具有普惠性质的保险业务第193页
  三、提供具有普惠性质的中间业务第193-195页
结语第195-198页
附录第198-253页
参考文献第253-260页
 (一) 中文文献第253-257页
 (二) 英文文献第257-260页
致谢第260页

论文共2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单元物料订单分拣轮询控制系统研究
下一篇:论叙事虚构作品不可靠叙述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