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施工论文--各项工程与工种论文--基础工程论文--桩基、打桩工论文

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承载力分析及施工工艺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国外研究状况第13-14页
   ·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国内研究状况第14-16页
   ·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存在的问题和本文研究的内容第16-18页
     ·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存在的问题第16-17页
     ·本文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2章 后压浆钻孔灌桩注浆理论和作用机理第18-33页
   ·后压浆钻孔灌注桩的概念第18-19页
   ·岩土介质的渗透性和可注性第19-20页
   ·后压浆灌注桩的注浆理论第20-26页
     ·后压浆渗透注浆理论第20-22页
     ·后压浆压密注浆理论第22-23页
     ·后压浆劈裂注浆理论第23-26页
   ·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加固作用机理第26-31页
     ·钻孔灌注桩承受荷载机理第26页
     ·钻孔灌注桩桩侧后压浆加固机理第26-28页
     ·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加固机理第28-29页
     ·钻孔灌注桩桩端及桩侧联合后压浆加固机理第29-30页
     ·后压浆技术增强土体的化学机理第30-31页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3章 后压浆钻孔灌注桩设计方法第33-40页
   ·后压浆钻孔灌注桩设计前准备第33页
   ·后压浆钻孔灌注桩的设计第33-39页
     ·后压浆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设计第33-35页
     ·后压浆浆液水灰比确定第35-36页
     ·注浆顺序确定第36页
     ·压浆节奏的确定第36-37页
     ·压浆压力的确定第37-38页
     ·压浆量的确定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后压浆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第40-50页
   ·压浆系统的组成第40页
   ·后压浆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第40-41页
   ·压浆装置及压浆管的埋设第41-45页
     ·桩端后压浆装置及埋设第41-44页
     ·桩侧后压浆装置及埋设第44页
     ·桩端桩侧联合注浆装置及埋设第44-45页
   ·成孔及钻孔灌注桩的灌注成桩第45页
   ·压浆设备的选择第45-46页
   ·确定开始注浆时间第46页
   ·压水试验第46页
   ·初注第46-47页
   ·二次注浆第47页
   ·终止注浆第47页
   ·后压浆施工问题处理方法第47-48页
   ·注浆后的保养龄期第48页
   ·增强后压浆效果的方法第4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5章 工程应用实例第50-63页
   ·工程概况第50页
     ·工程总体概况第50页
     ·施工范围和主要工作量第50页
   ·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第50-54页
     ·地形地貌第50页
     ·地质构造第50-51页
     ·地层第51-52页
     ·水文地质条件第52-53页
     ·地基土承载力及压缩模量第53-54页
   ·后压浆钻孔灌注桩的设计第54-55页
   ·后压浆钻孔灌桩的施工工艺第55-59页
     ·后压浆工艺流程第55页
     ·压浆技术标准和安全措施第55-56页
     ·压浆使用的主要设备第56页
     ·注浆材料和注浆管及声测管的制作第56页
     ·开始压浆的时间第56页
     ·压浆参数第56-58页
     ·后压浆施工第58-59页
   ·单桩静载试验检测第59-62页
     ·设备仪器第59页
     ·检测方法第59-60页
     ·静载试验结果第60-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6章 MIDAS/GTS 建模及对比分析第63-82页
   ·MIDAS/GTS 软件简述第63页
   ·MIDAS/GTS 软件操作过程第63-64页
   ·MIDAS/GTS 主要分析功能第64-65页
   ·桩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65-71页
     ·莫尔-库伦理想弹塑性模型第65-66页
     ·模型主要参数第66-69页
     ·建立有限元模型第69-71页
   ·同等桩长桩径未压浆与后压浆桩承载力对比分析第71-77页
     ·对桩周土位移的影响第71-72页
     ·压浆与未压浆桩的沉降对比第72-75页
     ·后压浆与未压浆桩的承载力对比第75-77页
   ·同等承载力未压浆与后压浆桩对比第77-80页
     ·同等承载力未压浆与后压浆沉降对比第77-79页
     ·同等承载力未压浆与后压浆桩经济效益对比第79-80页
     ·同等承载力未压浆与后压浆桩施工工艺对比第80页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结论与展望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7页
致谢第87-88页
作者简介及参加科研情况第88-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层框架—简体结构体系竖向变形差分析
下一篇:穹顶结构模块在核电工程施工中的分析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