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固新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利用规划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7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4-17页 |
·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起源与发展 | 第14-15页 |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开展历程 | 第15-16页 |
·邯郸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迫在眉睫 | 第16-17页 |
·国内外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 第17-21页 |
·国内外历史文化村镇相关理论研究 | 第17-18页 |
·国内外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实践探索历程 | 第18-21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21-22页 |
·相关概念 | 第22-24页 |
·历史文化遗产 | 第22-23页 |
·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 | 第23页 |
·历史文化村镇 | 第23-24页 |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 第24页 |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24-25页 |
·实证调研法 | 第24页 |
·文献分析法 | 第24-25页 |
·比较研究法 | 第25页 |
·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5页 |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2章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的概述 | 第27-39页 |
·历史文化村镇规划框架研究 | 第27-30页 |
·保护目标 | 第27页 |
·保护原则 | 第27-28页 |
·保护内容 | 第28-30页 |
·参考要素 | 第30页 |
·历史文化村镇的类型分析 | 第30-33页 |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 第33-35页 |
·解决开发与保护的矛盾 | 第33-34页 |
·解决保护与现代化消费的矛盾 | 第34页 |
·解决保护与古镇居民需求的矛盾 | 第34-35页 |
·国内外相关案例分析 | 第35-37页 |
·法国贝弗龙 | 第35-36页 |
·江苏同里古镇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3章 固新镇自然环境与人文背景 | 第39-43页 |
·历史沿革 | 第39-40页 |
·自然地理及气候条件 | 第40-41页 |
·地理区位 | 第40页 |
·山水格局 | 第40-41页 |
·气候条件 | 第41页 |
·社会文化背景 | 第41-42页 |
·冀南地区社会文化背景 | 第41-42页 |
·邯郸历史文化背景 | 第42页 |
·涉县文化背景 | 第42页 |
·固新镇人文背景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固新镇历史价值与价值评估 | 第43-54页 |
·古镇精彩的物质文化价值 | 第43-48页 |
·极富特色的古建筑 | 第43-45页 |
·北方城堡式四门四券古建筑群 | 第45-46页 |
·富有特色的历史街巷与节点开放空间 | 第46-48页 |
·古镇特有的梯田景观 | 第48页 |
·古镇丰富的非物质文化价值 | 第48-50页 |
·源远流长的古槐文化 | 第48-49页 |
·自古流传的冀南庙宇文化 | 第49页 |
·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 第49-50页 |
·历史文化价值评估 | 第50-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固新古镇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54-57页 |
·古镇保护现状 | 第54-55页 |
·居住文化剧烈转变,新旧建筑混杂 | 第54-55页 |
·民俗文化生产空间逐渐萎缩 | 第55页 |
·古镇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55-56页 |
·自然环境与景观逐渐衰落 | 第55页 |
·传统格局与空间尺度逐渐演变 | 第55-56页 |
·历史风貌逐渐消失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6章 固新古镇的保护与利用规划 | 第57-81页 |
·古镇保护的必要性 | 第57页 |
·特殊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的要求 | 第57页 |
·古镇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第57页 |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要求 | 第57页 |
·保护规划的框架 | 第57-60页 |
·保护规划的原则与目标 | 第57-58页 |
·保护规划框架的构成要素 | 第58-59页 |
·保护规划的框架结构 | 第59-60页 |
·古镇保护规划的内容 | 第60-79页 |
·保护范围划定 | 第60-62页 |
·保护固新镇物质文化 | 第62-74页 |
·保护固新镇非物质文化 | 第74-76页 |
·基础设施与环境整治规划 | 第76-79页 |
·古镇保护规划的对策与措施 | 第79页 |
·政府引导,加强制度和机构建设 | 第79页 |
·多方引资,加大古镇保护的资金投入 | 第79页 |
·积极推进公众参与,提高古镇保护意识 | 第79页 |
·古镇保护与开发利用 | 第79-80页 |
·完善基础设施以满足当地居民生活需求 | 第79页 |
·结合当地农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以带动当地经济 | 第79-80页 |
·在环境容量范围内合理开发旅游业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 第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附录:固新镇历史风貌 | 第86-87页 |
作者简介 | 第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