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我国森林资源概况 | 第10-11页 |
·我国人造板行业发展现状 | 第11页 |
·我国竹柳资源概况 | 第11-12页 |
·单板层积材 | 第12-13页 |
·国内外单板层积材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外单板层积材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单板层积材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竹柳原料特性的研究 | 第18-27页 |
·引言 | 第18页 |
·竹柳纤维形态分析 | 第18-21页 |
·试验材料及设备 | 第18页 |
·试验方法 | 第18-19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19-21页 |
·竹柳的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 第21-24页 |
·试验材料及设备 | 第21-22页 |
·试验方法 | 第22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2-24页 |
·竹柳的 pH 值及酸碱缓冲容量测定 | 第24-26页 |
·试验材料及设备 | 第24页 |
·试验方法 | 第24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4-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竹柳变色的研究 | 第27-36页 |
·引言 | 第27-28页 |
·竹柳变色类型的研究 | 第28页 |
·试验材料及设备 | 第28页 |
·试验方法 | 第28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8页 |
·竹柳变色前后的化学组分测定 | 第28-30页 |
·试验材料及设备 | 第28-29页 |
·试验方法 | 第29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9-30页 |
·竹柳变色前后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0-32页 |
·红外吸收光谱原理 | 第30-31页 |
·试验材料及设备 | 第31页 |
·试验方法 | 第31-32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2页 |
·竹柳变色前后的润湿性研究 | 第32-35页 |
·润湿机理 | 第32-33页 |
·试验材料及设备 | 第33页 |
·试验方法 | 第33-34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竹柳单板层积材热压工艺的研究 | 第36-50页 |
·引言 | 第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9页 |
·试验材料及设备 | 第36-37页 |
·试验方法 | 第37-39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9-48页 |
·热压温度对竹柳单板层积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9-43页 |
·热压时间对竹柳单板层积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3-46页 |
·压缩率对竹柳单板层积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涂胶量和单板厚度对竹柳单板层积材性能的影响 | 第50-61页 |
·引言 | 第50页 |
·涂胶量对竹柳单板层积材性能的影响 | 第50-55页 |
·试验材料及设备 | 第50页 |
·试验方法 | 第50-52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2-55页 |
·单板厚度对竹柳单板层积材性能的影响 | 第55-60页 |
·试验材料及设备 | 第55页 |
·试验方法 | 第55-56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6-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变色对竹柳单板层积材性能的影响 | 第61-67页 |
·引言 | 第6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1-63页 |
·试验材料及设备 | 第61-62页 |
·试验方法 | 第62-63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3-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七章 竹柳单板层积材胶合界面微观形貌分析 | 第67-70页 |
·引言 | 第6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7页 |
·试验材料及设备 | 第67页 |
·试验方法 | 第67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0-73页 |
·试验结论 | 第70-71页 |
·问题与建议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