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8页 |
·引言 | 第9-11页 |
·全球最主要温室气体 CO_2排放状况 | 第9页 |
·我国 CO_2现阶段排放状况 | 第9-11页 |
·燃煤电厂捕获 CO_2方法 | 第11-19页 |
·燃烧前捕获 | 第11-12页 |
·燃烧后捕获 | 第12-16页 |
·富氧燃烧技术 | 第16-17页 |
·电化学分离法 | 第17-18页 |
·石灰石法 | 第18页 |
·化学链燃烧技术 | 第18-19页 |
·CO_2的封存固定和利用 | 第19-21页 |
·CO_2的海洋和地质封存技术 | 第19-20页 |
·CO_2的碳酸盐矿石固存 | 第20-21页 |
·CO_2强化驱油 | 第21页 |
·膜吸收法-中空纤维膜接触器 CO_2技术 | 第21-26页 |
·本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本课题的来源 | 第26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 第26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6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二章 蒸馏水、MEA、MDEA 和 PG 溶液与 CO_2反应机理 | 第28-32页 |
·引言 | 第28页 |
·试验采用的吸收液 | 第28页 |
·甘氨酸钾与 CO_2反应的机理 | 第28-30页 |
·MEA 和 MDEA 与 CO_2的反应机理 | 第30页 |
·蒸馏水与 CO_2的反应机理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聚丙烯中空纤维膜装置脱除 CO_2的试验研究 | 第32-40页 |
·前言 | 第32页 |
·试验药品和装置 | 第32-34页 |
·试验所用的气体和药品 | 第32页 |
·中空纤维膜接触装置 | 第32-34页 |
·中空纤维膜接触器脱除 CO_2工艺流程 | 第34-35页 |
·试验分析参数 | 第35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5-38页 |
·吸收液浓度对吸收效果的影响 | 第35-36页 |
·吸收液流速对吸收效果的影响 | 第36-37页 |
·模拟烟气流速对吸收效果的影响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膜孔润湿机理影响因素和疏水性膜材料的制作方法 | 第40-44页 |
·前言 | 第40页 |
·影响膜孔润湿的因素 | 第40-41页 |
·膜润湿机理和润湿程度的计算 | 第41-42页 |
·疏水性膜材料的制作方法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膜孔润湿及改性对聚丙烯中空纤维膜 CO_2脱除效果的影响 | 第44-52页 |
·前言 | 第44页 |
·试验药品和装置 | 第44-46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6-51页 |
·吸收液种类对膜润湿性的影响 | 第46页 |
·吸收液浓度对膜润湿性的影响 | 第46-48页 |
·吸收液流速对膜润湿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烘干次数对膜润湿性的影响 | 第49页 |
·聚丙烯膜改性前后 CO_2脱除效果比较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52-55页 |
·试验总结 | 第52-53页 |
·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