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区混合花境景观的综合评价与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混合花境的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花境的概念 | 第12页 |
·混合花境 | 第12-13页 |
·混合花境的类型 | 第13-14页 |
·混合花境的特点 | 第14页 |
·混合花境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14-17页 |
·国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15-17页 |
第2章 混合花境应用调查分析 | 第17-28页 |
·北京混合花境调查与分析 | 第17-20页 |
·上海混合花境调查与分析 | 第20-22页 |
·济南混合花境调查与分析 | 第22-24页 |
·其他城市混合花境调查与分析 | 第24-26页 |
·杭州花港观鱼混合花境 | 第24-25页 |
·天津低碳创意花园混合花境 | 第25-26页 |
·调查总结与分析 | 第26页 |
·混合花境在园林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第3章 混合花境景观综合评价 | 第28-40页 |
·研究对象 | 第28页 |
·评价方法体系构建 | 第28-35页 |
·确定评价因子和评分标准 | 第29-33页 |
·构造判断距阵 | 第33页 |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第33-34页 |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第34页 |
·综合评价分值的确定 | 第34-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39页 |
·判断距阵的构造和排序 | 第35-38页 |
·综合评判计算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混合花境造景方法与设计原则研究 | 第40-68页 |
·混合花境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40-41页 |
·花境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原则 | 第40页 |
·花境设计应符合生态学原则 | 第40页 |
·花境设计应符合园林艺术美学原则 | 第40-41页 |
·花境设计应符合多样性原则 | 第41页 |
·混合花境种植设计手法 | 第41-46页 |
·混合花境整体设计与环境的氛围协调一致 | 第41-42页 |
·混合花境平面设计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 第42页 |
·混合花境立面层次分明 | 第42-43页 |
·混合花境季相各有特色 | 第43-44页 |
·混合花境色彩调和 | 第44-45页 |
·混合花境质感设计 | 第45-46页 |
·混合花境植物的选择 | 第46-51页 |
·混合花境植物选择的原则 | 第46-47页 |
·根据花境周边环境选择植物种类 | 第46-47页 |
·根据景观层次的不同,选择不同高度的植物 | 第47页 |
·小空间花境中谨慎使用“强势”的品种 | 第47页 |
·适用于山东地区植物类型 | 第47-51页 |
·耐旱植物 | 第47-48页 |
·湿生或水生植物 | 第48-49页 |
·耐阴植物 | 第49页 |
·观赏草在混合花境中的应用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68页 |
第5章 设计实践——山东省三川生态园花境区设计 | 第68-75页 |
·方案设计 | 第68页 |
·节点分析 | 第68-74页 |
·岛式花境 | 第68-70页 |
·滨水花境 | 第70-71页 |
·林缘花境 | 第71-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6章 结语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后记 | 第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