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1 前言 | 第10-31页 |
| ·废纸的回用及胶黏物的危害 | 第10-11页 |
| ·废纸回用情况 | 第10页 |
| ·胶黏物的危害 | 第10-11页 |
| ·胶黏物的来源 | 第11-13页 |
| ·木材抽出物 | 第12页 |
| ·人工合成聚合物 | 第12-13页 |
| ·胶黏物的组成成分 | 第13-14页 |
| ·胶黏物的分类与检测 | 第14-18页 |
| ·胶黏物的分类 | 第14页 |
| ·胶黏物的分析与检测 | 第14-18页 |
| ·胶黏物的控制方法 | 第18-21页 |
| ·物理控制法 | 第18页 |
| ·化学控制法 | 第18-20页 |
| ·生物控制法 | 第20-21页 |
| ·胶黏物失稳和沉积机理 | 第21-24页 |
| ·废纸浆胶黏物的凝聚理论 | 第21-23页 |
| ·胶体稳定性理论 | 第23页 |
| ·补丁机理 | 第23-24页 |
| ·桥联机理 | 第24页 |
| ·影响胶黏物沉积的因素 | 第24-25页 |
| ·温度和pH变化 | 第24页 |
| ·静电失稳 | 第24页 |
| ·蒸发失稳 | 第24-25页 |
| ·气泡的混入 | 第25页 |
| ·流体剪切力的作用 | 第25页 |
| ·无机填料 | 第25页 |
| ·模型物在制浆造纸研究中的应用 | 第25-27页 |
| ·二次胶黏物模型物 | 第25-26页 |
| ·DCS模型物 | 第26页 |
| ·树脂模型物 | 第26页 |
| ·木素模型物 | 第26-27页 |
| ·酶模型物 | 第27页 |
| ·生物技术在制浆造纸中的应用 | 第27-29页 |
| ·生物法制浆 | 第27-28页 |
| ·生物漂白 | 第28页 |
| ·生物脱墨 | 第28页 |
| ·树脂和胶黏物的生物法控制 | 第28-29页 |
| ·废水的生物法处理 | 第29页 |
|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29-31页 |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9页 |
|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9-31页 |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1-37页 |
| ·实验原料 | 第31页 |
| ·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 ·实验方法 | 第32-37页 |
| ·模型物的选择及其溶液的配制 | 第32-33页 |
| ·浆料的预处理 | 第33页 |
| ·磷酸缓冲溶液的配制 | 第33-34页 |
| ·StickAway酶处理胶黏物模型物 | 第34页 |
| ·大胶黏物的测定 | 第34-35页 |
| ·二次胶黏物的测定 | 第35-36页 |
| ·浆料滤水性能的检测 | 第36页 |
| ·光学显微镜照相 | 第36页 |
|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36-37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7-65页 |
| ·影响纸浆中胶黏物沉积的关键物质的确定 | 第37-45页 |
| ·模型物单独添加到纸浆中产生胶黏物的量 | 第37页 |
| ·多种模型物混合添加到纸浆中产生胶黏物的量 | 第37-45页 |
| ·温度对胶黏物沉积性能的影响 | 第45-49页 |
| ·大胶黏物的测定 | 第45-46页 |
| ·浆料滤水性能的测定 | 第46-47页 |
| ·二次胶黏物的分析 | 第47-49页 |
| ·PH值对胶黏物沉积性能的影响 | 第49-53页 |
| ·大胶黏物的测定 | 第49-51页 |
| ·浆料滤水性能的测定 | 第51页 |
| ·二次胶黏物的分析 | 第51-53页 |
| ·STICKAWAY酶处理胶黏物模型物最佳条件的优化 | 第53-56页 |
| ·StickAway酶最佳作用温度的选择 | 第53-54页 |
| ·StickAway酶最佳用量的选择 | 第54页 |
| ·StickAway酶最佳作用pH的选择 | 第54-55页 |
| ·反应时间对酶处理的影响 | 第55-56页 |
| ·FBRM检测模型物溶液中粒子的变化 | 第56-59页 |
| ·PA溶液中不同弦长粒子的分布 | 第56-57页 |
| ·TG溶液中粒子不同弦长粒子的分布 | 第57-59页 |
| ·STICKAWAY酶处理前后,胶黏物模型物的光学显微镜分析 | 第59-60页 |
| ·胶黏物模型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60-61页 |
| ·经STICKAWAY酶处理后的模型物产生胶黏物的含量分析 | 第61-65页 |
| ·经StickAway酶处理后,模型物对二次胶黏物的影响 | 第61-62页 |
| ·经StickAway酶处理模型物后,对大胶黏物的影响 | 第62-63页 |
| ·经StickAway酶处理模型物后,对纸浆滤水性能的影响 | 第63-65页 |
| 4 结论 | 第65-67页 |
|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65-66页 |
| ·影响纸浆中胶黏物沉积的关键物质的确定 | 第65页 |
| ·温度对胶黏物沉积性能的影响 | 第65页 |
| ·pH值对胶黏物沉积性能的影响 | 第65页 |
| ·StickAway酶处理胶黏物模型物最佳条件的优化 | 第65-66页 |
| ·StickAway酶处理前后,胶黏物模型物粒径的变化 | 第66页 |
| ·StickAway酶处理前后,胶黏物模型物的光学显微分析 | 第66页 |
| ·胶黏物模型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66页 |
| ·经StickAway酶处理后,模型物对纸浆中胶黏物沉积的影响 | 第66页 |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66-67页 |
| 5 展望 | 第67-68页 |
| 6 参考文献 | 第68-76页 |
| 7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6-77页 |
| 8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