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10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流程图 | 第10-12页 |
一、 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10-11页 |
二、 流程图 | 第11-12页 |
第四节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一、 生产率的内涵及测算方法 | 第12页 |
二、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三、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新疆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16-24页 |
第一节 新疆服务业产值和就业的动态变化及比较分析 | 第16-20页 |
一、 新疆服务业产值及比重的动态变化 | 第16-17页 |
二、 新疆及其他省区服务业产值及其比重的比较分析 | 第17-18页 |
三、 新疆服务业各行业产值比较 | 第18-19页 |
四、 新疆服务业就业及比重的动态变化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新疆服务业贡献率及拉动率的变动趋势及比较分析 | 第20-22页 |
第三节 新疆服务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动态变化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基于 CES 生产函数的新疆服务业要素产出弹性和边际生产力测算 | 第24-35页 |
第一节 研究方法及数据获取 | 第24-29页 |
一、 生产函数的选取 | 第24-27页 |
二、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27-29页 |
(一)产出水平 | 第27-28页 |
(二)资本投入 | 第28页 |
(三)劳动投入 | 第28页 |
(四)新疆服务业资本和劳动投入变化趋势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29-35页 |
一、 实证结果 | 第29-31页 |
二、 新疆服务业投入要素产出弹性的动态变化 | 第31-32页 |
三、 新疆服务业规模报酬和替代弹性分析 | 第32页 |
四、 新疆服务业的单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 | 第32-33页 |
五、 新疆服务业投入要素边际生产力的动态变化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基于索洛余值法的新疆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 | 第35-40页 |
第一节 资本和劳动份额估算 | 第36-37页 |
第二节 、新疆服务业资本、劳动贡献率及全要素生产率测算 | 第37-40页 |
一、 资本、劳动贡献率及全要素生产率测算 | 第37-38页 |
二、 资本、劳动贡献率及全要素贡献率的变动分析 | 第38-39页 |
三、 新疆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分析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基于非参数法的新疆服务业生产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 第40-49页 |
第一节 非参数法原理介绍与数据获取 | 第40-42页 |
一、 非参数法原理介绍 | 第40-41页 |
二、 数据选取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基于非参数方法的新疆服务业的生产率变动情况分析 | 第42-43页 |
第三节 新疆服务业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43-49页 |
一、 控制变量的选取及数据获得 | 第43-46页 |
(一)经济发展水平 | 第43-44页 |
(二)工业发展水平 | 第44页 |
(三)城市化水平 | 第44页 |
(四)人力资本水平 | 第44-45页 |
(五)服务业发展水平 | 第45-46页 |
二、 多元统计回归模型构建与模型输出结果 | 第46-47页 |
三、 模型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一) 经济发展水平 | 第47页 |
(二)工业化水平 | 第47页 |
(三)城市化水平 | 第47-48页 |
(四)人力资本水平 | 第48页 |
(五)服务业发展水平 | 第48-49页 |
第六章 新疆服务业分行业生产率测算 | 第49-55页 |
第一节 Malmquist 指数法原理与数据来源 | 第49-51页 |
一、 Malmquist 指数理论 | 第49-51页 |
二、 数据选取及处理 | 第51页 |
第二节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51-55页 |
一、 时间序列的 Malmquist 指数分析 | 第51-52页 |
二、 服务业分行业的 Malmquist 指数分析 | 第52-55页 |
第七章 主要结论、存在问题及促进新疆服务业生产率的对策建议 | 第55-63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55-56页 |
第二节 存在问题 | 第56-58页 |
第三节 促进新疆服务业生产率的对策建议 | 第58-63页 |
一、 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 第58页 |
二、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 | 第58页 |
三、 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服务业生产率 | 第58-59页 |
四、 加快就业向服务业转移,继续增加资本投入,优化投资结构,拓宽融资渠道 | 第59页 |
五、 大力发展教育、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 第59-60页 |
六、 加快城市化进程,以城市化带动服务业发展 | 第60-61页 |
七、 提高工业化水平,工业化带动服务业的发展,实现工业与服务业发展的互动双赢 | 第61页 |
八、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服务业生产率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在读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