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 Abstract | 第12-14页 |
| 本论文縮略词表 | 第14-16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6-39页 |
| ·拟南芥根的结构 | 第16-18页 |
| ·模式植物拟南芥 | 第16页 |
| ·拟南芥的根 | 第16-18页 |
| ·生长素信号通路 | 第18-28页 |
| ·生长素的发现 | 第18-20页 |
| ·生长素合成 | 第20-21页 |
| ·生长素信号传递 | 第21-24页 |
| ·生长素运输 | 第24-25页 |
| ·生长素调控根分生区发育 | 第25-28页 |
| ·根干细胞槽的维持 | 第28-29页 |
| ·茉莉酸信号通路 | 第29-32页 |
| ·茉莉酸的发现 | 第29-30页 |
| ·茉莉酸信号通路 | 第30-31页 |
| ·茉莉酸调控跟分生区发育 | 第31-32页 |
| ·拟南芥昼夜节律与光周期调控 | 第32-37页 |
| ·昼夜节律和光周期的概念 | 第32-33页 |
| ·植物体发育和行为受昼夜节律调控 | 第33-35页 |
| ·昼夜节律分子机理 | 第35-37页 |
| ·TIC相关报道 | 第37-38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8-39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9-60页 |
| ·实验材料 | 第39-43页 |
| ·本论文使用的拟南芥株系 | 第39页 |
| ·拟南芥培养条件 | 第39-40页 |
| ·相关试剂配制 | 第40-41页 |
| ·实验相关引物序列 | 第41-43页 |
| ·实验方法 | 第43-60页 |
|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提取拟南芥基因组 | 第43-44页 |
| ·TIC::GUS质粒的构建 | 第44页 |
| ·制备大肠杆菌DH5a超级感受态细胞 | 第44-45页 |
| ·平末端载体制备 | 第45-46页 |
| ·高保真酶扩增目的片段及片段回收 | 第46-48页 |
| ·目的片段的回收与连接 | 第48页 |
|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5α超级感受态 | 第48-49页 |
| ·菌落PCR鉴定及电泳检测 | 第49-50页 |
| ·菌种保藏、测序及质粒提取 | 第50-51页 |
| ·GV3101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 第51页 |
| ·转化GV3101农杆菌 | 第51-52页 |
| ·植物转化载体及拟南芥转化 | 第52页 |
| ·拟南芥转化植株的筛选和转化植株纯合体的获得 | 第52-53页 |
| ·总RNA提取法以及mRNA的反转录 | 第53-55页 |
|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55-56页 |
| ·根尖生长素含量的测定 | 第56-57页 |
| ·GUS染色 | 第57页 |
| ·显微镜拍照 | 第57-58页 |
| ·相关株系的杂交 | 第58页 |
| ·外源处理实验 | 第58-59页 |
| ·同位素标记的生长素极性运输实验 | 第59-60页 |
| 第三章 结果 | 第60-87页 |
| ·TIC调控拟南芥根尖分生区发育 | 第60-65页 |
| ·tic-2突变体主根生长表型 | 第60页 |
| ·tic-2根尖分生区变短 | 第60-62页 |
| ·tic-2短分生区表型与光周期无关 | 第62-63页 |
| ·tic-2与野生型根长伸长和分生区大小均存在周期性变化 | 第63-65页 |
| ·tic-2分生区细胞分裂减弱 | 第65页 |
| ·TIC在拟南芥中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65-69页 |
|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IC在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情况 | 第65-66页 |
| ·TIC::GUS详细检测TIC在根中的分布 | 第66-69页 |
| ·tic-2突变体中根尖生长素含量降低 | 第69-74页 |
| ·tic-2突变体中DR5::GFP荧光减弱 | 第69-70页 |
| ·tic-2中生长素水平明显下降 | 第70-71页 |
| ·外源生长素回复tic-2短分生区表型 | 第71-73页 |
| ·TIC基因表达水平不受IAA调控 | 第73-74页 |
| ·tic-2根中向顶式生长素运输和根尖生长素合成水平降低 | 第74-79页 |
| ·~3H-IAA测定生长素运输速率 | 第74-75页 |
| ·地上部分切除实验 | 第75-77页 |
| ·生长素合成基因在tic-2中的变化 | 第77-79页 |
| ·tic-2中PIN表达下调 | 第79-81页 |
| ·PIN转录水平在tic-2中被下调 | 第79-80页 |
| ·PIN蛋白水平在tic-2中被下调 | 第80-81页 |
| ·TIC通过PLT1/2途径调控分生区发育 | 第81-84页 |
| ·TIC并非通过SCR/SHR途径调控分生区发育 | 第82-83页 |
| ·TIC通过PLT1/2途径调控分生区发育 | 第83-84页 |
| ·TIC调控根尖分生区不依赖于MYC2 | 第84-87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87-94页 |
| ·TIC调控拟南芥根尖分生区发育 | 第88-90页 |
| ·TIC通过auxin-PLTs回路起作用 | 第90-92页 |
| ·TIC与MYC2调控根尖分生区的双重机理 | 第92-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103页 |
| 在读期间发表和投稿的论文 | 第103-104页 |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