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板料激光冲击变形机理及铝板校形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34页 |
·喷丸成形技术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机械喷丸成形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激光喷丸成形技术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金属板料校形技术研究现状 | 第22-29页 |
·主要校形方法 | 第23-26页 |
·校形技术研究进展和相关问题 | 第26-29页 |
·基于激光冲击的板料成形/校形技术的应用前景 | 第29-30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30-34页 |
第2章 板料激光冲击作用机理及变形分析 | 第34-54页 |
·激光冲击变形机制 | 第34-36页 |
·激光冲击波及其力学效应 | 第36-40页 |
·激光冲击波的形成 | 第36-37页 |
·激光冲击波的力学效应 | 第37-38页 |
·压力波的估算 | 第38-40页 |
·激光作用表层的塑性变形过程 | 第40-46页 |
·材料表层冲击区域塑性变形 | 第41-44页 |
·激光冲击应力的产生 | 第44-46页 |
·板料激光冲击弯曲变形分析 | 第46-52页 |
·板料弯曲理论 | 第46-47页 |
·激光喷丸变形分析 | 第47-51页 |
·变形的表示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3章 脉冲激光冲击弯曲变形机制和基本规律 | 第54-78页 |
·变形机制试验研究 | 第54-58页 |
·试验装置 | 第54-57页 |
·试验结果 | 第57-58页 |
·CONCAVE机制下弯曲基本规律 | 第58-63页 |
·厚度对弯曲角度的影响 | 第59-60页 |
·激光束能量对弯曲角度的影响 | 第60-61页 |
·扫描次数对弯曲角度的影响 | 第61-62页 |
·扫描速度对弯曲角度的影响 | 第62-63页 |
·工艺参数优化 | 第63-70页 |
·正交试验法的基本理论 | 第63-67页 |
·激光冲击工艺参数正交优化 | 第67-69页 |
·结果分析 | 第69-70页 |
·残余应力测定 | 第70-76页 |
·测定仪器 | 第70-71页 |
·测量原理 | 第71-73页 |
·测量结果 | 第73-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4章 激光冲击板料弯曲的仿真研究 | 第78-102页 |
·有限元软件介绍 | 第78-80页 |
·ANSYS | 第78-79页 |
·LS-DYNA | 第79页 |
·Solid185&solid164单元 | 第79-80页 |
·显式─隐式仿真 | 第80-94页 |
·分析流程 | 第80-82页 |
·显式─隐式顺序求解步骤 | 第82-83页 |
·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 第83-86页 |
·材料厚度变化的计算结果 | 第86-90页 |
·能量变化的计算结果 | 第90-94页 |
·小结 | 第94页 |
·基于应力加载的材料变形仿真 | 第94-99页 |
·初应力载荷方法 | 第94-95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95-97页 |
·等效应力与变形的关系 | 第97-99页 |
·试验参数与等效应力关系的建立 | 第99-101页 |
·冲击试验 | 第99-100页 |
·等效关系的建立 | 第100-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5章 条带分布冲击与板料二维变形研究 | 第102-110页 |
·试验平台的建立 | 第102页 |
·应力区域间隔的试验研究 | 第102-105页 |
·试样的准备 | 第103页 |
·试验方案 | 第103页 |
·试验结果 | 第103-105页 |
·有限元仿真 | 第105-108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105-106页 |
·求解结果 | 第106-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第6章 基于条带冲击的校形研究 | 第110-120页 |
·ANSYS优化设计方法 | 第110-113页 |
·优化模块中的三大变量 | 第110-111页 |
·ANSYS优化模块中的两种求解模式 | 第111页 |
·ANSYS的优化方法和收敛准则 | 第111-112页 |
·可行解与不可行解 | 第112-113页 |
·校形应力的优化分析 | 第113-117页 |
·模型描述 | 第113页 |
·构建优化分析文件 | 第113-115页 |
·构建优化控制文件 | 第115-116页 |
·优化求解及结果 | 第116-117页 |
·激光冲击二维校形试验研究 | 第117-118页 |
·工艺参数的获得 | 第117页 |
·校形试验 | 第117-1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18-120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0-124页 |
·总结 | 第120-122页 |
·展望 | 第122-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2页 |
致谢 | 第132-13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4-136页 |
附录 | 第136-159页 |
附录1:显式-隐式分析命令流 | 第136-141页 |
附录2:等效应力分析命令流 | 第141-146页 |
附录3:优化分析命令流 | 第146-154页 |
附录4:残余应力测试报告 | 第154-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