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例婴幼儿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历史回顾 | 第12页 |
| ·ET毒素 | 第12-13页 |
| ·ET毒素的酶活性 | 第13-14页 |
| ·ET毒素作用位点 | 第14页 |
| ·ET毒素的超抗原活性 | 第14-15页 |
| ·易感因素 | 第15-16页 |
| ·爆发流行 | 第16页 |
| ·临床表现 | 第16-17页 |
| ·诊断 | 第17-18页 |
| ·治疗 | 第18页 |
| ·预防 | 第18-19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19-20页 |
| 第2章 正文 | 第20-32页 |
| ·资料和方法 | 第20页 |
|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 ·结果 | 第20-27页 |
| ·一般状况 | 第20页 |
| ·发病年龄 | 第20-21页 |
| ·发病年限 | 第21页 |
| ·发病月份 | 第21-22页 |
| ·发病诱因 | 第22页 |
| ·发热 | 第22页 |
|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 第22页 |
| ·红斑消退时间 | 第22-23页 |
| ·水疱干涸时间 | 第23-24页 |
| ·尼氏征转阴时间 | 第24-25页 |
| ·相关检查 | 第25页 |
| ·补充临床诊断 | 第25页 |
| ·抗菌药应用频次 | 第25页 |
| ·糖皮质激素 | 第25-26页 |
| ·丙种球蛋白 | 第26页 |
| ·住院天数 | 第26页 |
| ·结局 | 第26页 |
| ·单独应用氨曲南一种抗菌药的病例 | 第26-27页 |
| ·应用的抗菌药为非氨曲南的病例 | 第27页 |
| ·统计学结果 | 第27页 |
| ·讨论 | 第27-32页 |
| ·临床表现及诊断 | 第27-28页 |
| ·流行病学 | 第28-29页 |
| ·抗菌素 | 第29-30页 |
| ·糖皮质激素 | 第30-31页 |
| ·其他 | 第31-32页 |
| 第3章 结论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8页 |
| 附录 | 第38-40页 |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0-41页 |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