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前言 | 第8-9页 |
一、 《伤寒论》下法概述 | 第9-18页 |
1 苦寒泻下法 | 第9-11页 |
2 润肠通便法 | 第11页 |
3 攻逐水饮法 | 第11-12页 |
4 攻逐瘀血法 | 第12-13页 |
5 温阳泻结法 | 第13-14页 |
6 下法与他法合用 | 第14-15页 |
7 外用导法 | 第15-16页 |
8 下法禁忌 | 第16-18页 |
二、 后世医家对下法的继承与发展 | 第18-25页 |
1 孙思邈《千金方》 | 第18-19页 |
2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 第19-20页 |
3 刘河间《宣明论方》 | 第20页 |
4 张子和《儒门事亲》 | 第20-21页 |
5 陈实功《外科正宗》 | 第21页 |
6 吴又可《温疫论》 | 第21-22页 |
7 吴鞠通《温病条辨》 | 第22-23页 |
8 外用导法的新发展:灌肠疗法 | 第23-25页 |
三、 下法的临床运用 | 第25-34页 |
1 内科 | 第25-29页 |
2 外科 | 第29-30页 |
3 妇科 | 第30-32页 |
4 儿科 | 第32-34页 |
四、 下法的局限 | 第34-35页 |
五、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综述 | 第39-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个人简介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