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论文

建国以来农村养老回顾与反思--以磴口县隆盛合镇为例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引言第12-18页
 (一) 概念界定第12-15页
  1. 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第12-13页
  2. 保险第13页
  3. 养老保险第13页
  4. 基本社会养老保险第13-14页
  5. 相关概念第14-15页
 (二) 选题背景第15-16页
 (三) 论文选题目的和研究内容第16-18页
一、 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养老第18-31页
 (一) 建国以来农村社会养老第18-21页
  1. 建国至 1985 年期间的农村社会养老第18-19页
  2. 从 1986 年—2009 年期间的农村社会养老第19-20页
  3.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来的农村社会养老第20-21页
 (二)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服务产业第21-24页
 (三)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社会养老第24-25页
 (四) 建国以来磴口县农村社会养老第25-31页
  1. 养老意识和养老观念的变化第25-27页
  2. 磴口县的农村社会养老第27-31页
二、 对磴口县隆盛合镇农民参加新农保的调查分析第31-36页
 (一) 隆盛合镇基本情况第31页
 (二) 对隆盛合镇农民参加新农保的调查分析第31-36页
  1. 参保缴费档次选择的调查分析第31-32页
  2. 农民参保意愿的调查分析第32-33页
  3. 农民对新农保了解度的调查分析第33-34页
  4. 获取新农保信息途径的调查分析第34页
  5. 农民对新农保制度评价的调查分析第34-35页
  6. 农民对新农保的期望的调查分析第35-36页
三、 我国新农保存在的问题第36-41页
 (一) 宏观层面第36-38页
  1. 服务供给与需求存在错位第36页
  2. 法制建设滞后,难以起到保障和稳定作用第36-37页
  3. 捆绑政策的实际实施效果有待重新界定第37页
  4. 基金监督和管理机制不健全第37-38页
 (二) 微观层面第38-41页
  1. 政府责任缺失第38页
  2. 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缴费普遍集中在最低档次第38-39页
  3. 领取养老金的年龄起征点不尽合理第39页
  4. 经办服务体系不完善第39-41页
四、 提高新农保制度普适性的对策建议第41-48页
 (一) 就全国范围而言第41-44页
  1. 制定专门的、普遍适用的新农保法律体系第41页
  2. 适时取消捆绑政策第41-42页
  3. 保障基金安全,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第42页
  4. 建立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促进新农保发挥其应有作用第42-44页
 (二) 就磴口县而言第44-48页
  1. 提升农民自我服务和获取服务的能力第44页
  2. 明确政府责任第44-45页
  3. 实行弹性的养老金领取年龄起征点第45页
  4. 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第45-46页
  5. 提供适合农民的经办服务体系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附录1第51-55页
附录2第55-5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国时期绥远禁烟中的官民冲突的根源及解决的研究
下一篇:皮质文物退质与其鞣制工艺间内在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