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2-13页 |
(一)研究目标 | 第12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3页 |
四、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实施方案、及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一)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二)实施方案 | 第14页 |
(三)可行性研究 | 第14-15页 |
(四)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理论概述 | 第16-22页 |
一、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概念 | 第16-18页 |
(一)集群概念的由来 | 第16页 |
(二)旅游产业 | 第16-17页 |
(三)产业集群 | 第17-18页 |
(四)旅游产业集群 | 第18页 |
二、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理论 | 第18-22页 |
(一)旅游产业集群的内涵 | 第18-19页 |
(二)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 | 第19页 |
(三)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 | 第19-20页 |
(四)旅游产业集群的演变过程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恩施州旅游产业发展概况及SWOT分析 | 第22-31页 |
一、恩施州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 第22-25页 |
(一)恩施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 第22页 |
(二)恩施州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22-25页 |
二、恩施州旅游产业发展的 SWOT 分析 | 第25-31页 |
(一) 优势(S) | 第25-27页 |
(二) 劣势(W) | 第27-28页 |
(三) 机会(O) | 第28-29页 |
(四) 威胁(T)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恩施州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可行性探讨 | 第31-37页 |
一、恩施州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 第31-32页 |
(一) 区位商 | 第31页 |
(二) 关联度 | 第31-32页 |
(三) 投入产出关联和空间相关性 | 第32页 |
二、恩施州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钻石理论” | 第32-37页 |
(一) 旅游资源 | 第33-34页 |
(二) 需求状况 | 第34-35页 |
(三) 发展机遇 | 第35页 |
(四) 旅游业发展的支撑 | 第35-37页 |
第五章 恩施州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与规划 | 第37-47页 |
一、恩施州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概述 | 第37-39页 |
(一)发展的依据 | 第37-38页 |
(二)发展定位 | 第38-39页 |
(三)发展的重点 | 第39页 |
二、恩施州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 第39-44页 |
(一)发展路径 | 第39-40页 |
(二)发展空间布局的具体方案 | 第40-44页 |
三、恩施州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实施规划 | 第44-46页 |
(一)进一步加强重点景区建设 | 第44页 |
(二)加大力度拓展旅游客源市场 | 第44页 |
(三)努力完善旅游服务功能 | 第44-45页 |
(四)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 | 第45页 |
(五)不间断创建旅游名镇名村 | 第45-46页 |
(六)不断加强旅游行业自身建设 | 第46页 |
四、恩施州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实例分析 | 第46-47页 |
第六章 恩施州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应对措施 | 第47-51页 |
一、恩施州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整体思路 | 第47-48页 |
(一)指导思想 | 第47页 |
(二)实施细则 | 第47-48页 |
二、恩施州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具体措施 | 第48-51页 |
(一)坚持节约发展,提高旅游等资源利用效率 | 第48-49页 |
(二)壮大恩施旅游集团等龙头企业,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 | 第49页 |
(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旅游产业层次 | 第49-50页 |
(四)切实推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型旅游产业集群 | 第50页 |
(五)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培育恩施州旅游产业品牌 | 第50页 |
(六)发展旅游服务相关业,健全旅游服务体系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一、结论 | 第51页 |
二、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60页 |
一、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情况 | 第55页 |
二、土司城田野调查笔记 | 第55-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