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代谢产物抗肿瘤活性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铜绿假单胞菌概况 | 第12页 |
·鼠李糖脂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鼠李糖脂的结构 | 第12页 |
·鼠李糖脂的性质 | 第12-13页 |
·鼠李糖脂的应用 | 第13-14页 |
·绿脓菌素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绿脓菌素的结构 | 第14-15页 |
·绿脓菌素的生物活性 | 第15页 |
·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 | 第15-19页 |
·氧化应激的概念 | 第15-16页 |
·细胞凋亡的概念 | 第16页 |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 | 第16-17页 |
·细胞凋亡的过程和机理 | 第17页 |
·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 | 第17-18页 |
·氧化应激、细胞凋亡与肿瘤的治疗 | 第18-19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2 双鼠李糖脂的制备、表征及抗肿瘤活性 | 第20-38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20-22页 |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主要试剂与药品 | 第20-21页 |
·主要溶液配制 | 第21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1-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8页 |
·菌种保藏 | 第22页 |
·微生物发酵 | 第22-23页 |
·双鼠李糖脂的分离、纯化 | 第23页 |
·双鼠李糖脂结构表征 | 第23页 |
·双鼠李糖脂的临界胶束浓度测定 | 第23页 |
·细胞培养 | 第23-24页 |
·细胞染毒 | 第24页 |
·细胞活性检测 | 第24页 |
·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检测 | 第24-25页 |
·AO/EB染色 | 第25页 |
·DNA ladder | 第25页 |
·caspase-3检测 | 第25-26页 |
·mRNA表达水平检测 | 第26-28页 |
·蛋白含量测定 | 第28页 |
·数据处理 | 第28页 |
·实验结果 | 第28-36页 |
·结构表征结果 | 第28-30页 |
·双鼠李糖脂的临界胶束浓度 | 第30-31页 |
·双鼠李糖脂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 第31-32页 |
·双鼠李糖脂对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的影响 | 第32页 |
·AO/EB染色 | 第32-33页 |
·DNA ladder | 第33页 |
·双鼠李糖脂对caspase-3的影响 | 第33页 |
·双鼠李糖脂对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33-36页 |
·讨论 | 第36-38页 |
3 绿脓菌素的分离、纯化及抗肿瘤活性 | 第38-57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38-39页 |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主要试剂与药品 | 第38页 |
·主要溶液配制 | 第38-39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44页 |
·绿脓菌素的分离纯化 | 第39-40页 |
·细胞培养 | 第40页 |
·细胞染毒 | 第40页 |
·细胞活性检测 | 第40页 |
·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检测 | 第40-41页 |
·细胞凋亡检测 | 第41页 |
·活性氧检测 | 第41-42页 |
·细胞抗氧化水平检测 | 第42-44页 |
·caspase-3检测 | 第44页 |
·mRNA表达水平检测 | 第44页 |
·蛋白测定 | 第44页 |
·数据处理 | 第44页 |
·实验结果 | 第44-54页 |
·绿脓菌素对肿瘤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绿脓菌素对肿瘤细胞β-半乳糖苷酶的影响 | 第45-46页 |
·AO/EB染色 | 第46-47页 |
·细胞DNA损伤 | 第47-49页 |
·绿脓菌素对肿瘤细胞内活性氧产生的影响 | 第49页 |
·绿脓菌素对肿瘤细胞抗氧化水平的影响 | 第49-51页 |
·绿脓菌素对caspase-3的影响 | 第51页 |
·绿脓菌素对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51-54页 |
·讨论 | 第54-57页 |
4 结论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7页 |
·创新点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8页 |
附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