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8-15页 |
| ·研究目的 | 第8页 |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 第9-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 第2章 预算统制思想的来源 | 第15-20页 |
| ·预算统制的含义 | 第15-16页 |
| ·统制思想的来源 | 第16-20页 |
| ·制度主义的学术背景 | 第17-18页 |
| ·凯恩斯主义思潮 | 第18-19页 |
| ·民主主义的爆发 | 第19-20页 |
| 第3章 预算编制权归属的思想 | 第20-26页 |
| ·民国时期关于预算编制权的讨论 | 第20-24页 |
| ·主张应由主计处编制预算的观点 | 第20-22页 |
| ·主张应由财政部编制预算的观点 | 第22-24页 |
| ·马寅初的观点 | 第24-26页 |
| 第4章 预算编制程序的思想 | 第26-30页 |
|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预算法规定的预算编制程序 | 第26-27页 |
| ·预算编制最快捷的通则 | 第27-28页 |
|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修正预算法对预算编制程序的简化 | 第28-30页 |
| 第5章 预算编制方法的思想 | 第30-41页 |
| ·依行政计划编制预算的方针 | 第30-31页 |
| ·编制口径应采用总计预算 | 第31-32页 |
| ·编制预算所需的参考资料与基本原则 | 第32-34页 |
| ·预算编制科目 | 第34-35页 |
| ·预算补救机制 | 第35-38页 |
| ·统筹支配和经费流用 | 第35-36页 |
| ·预备金制度 | 第36-37页 |
| ·追加预算 | 第37-38页 |
| ·百分比预算 | 第38-41页 |
| 第6章 有关预算施行、监督和决算的思想 | 第41-45页 |
| ·预算执行的关键 | 第41-43页 |
| ·预算的监督 | 第43-44页 |
| ·决算 | 第44-45页 |
| 第7章 马寅初预算统制思想总体评价 | 第45-50页 |
| ·“学以致用”的学术研究精神 | 第45-46页 |
| ·注重人民福利的思想倾向 | 第46-48页 |
| ·预算统制思想的时代局限性 | 第48-50页 |
| 结语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