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国际法论文--国际经济法论文--国际商法(国际贸易法)论文

论WTO《保障措施协议》的实体性要件条款及对中国相关制度的影响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0页
1 WTO《保障措施协议》实施过程中的焦点性问题第10-17页
   ·WTO《保障措施协议》与 GATT 第 19 条关系的争论第10-12页
   ·“数量增加”判定中存在的争议第12-13页
     ·“数量增加”的程度第12页
     ·“数量增加”调查期间的选取第12-13页
   ·“产业损害”认定中产生的分歧第13-15页
     ·国内产业的范围及特征第13-14页
     ·严重损害的认定标准第14-15页
     ·严重损害威胁认定中的难点第15页
   ·“因果关系”判定中的问题第15-17页
     ·“因果关系”的性质第15-16页
     ·“平行原则”的讨论第16-17页
2 WTO《保障措施协议》的实体性要件条款及适用第17-26页
   ·WTO《保障措施协议》的实体性要件条款第17-18页
     ·WTO《保障措施协议》第 2 条的规定及解释第17页
     ·WTO《保障措施协议》第 4 条的规定及解释第17-18页
   ·WTO《保障措施协议》实体性要件条款的适用第18-26页
     ·DSB 裁决报告关于“未预见发展”的适用第18-20页
     ·DSB 裁决报告关于“数量增加”的适用第20-21页
     ·DSB 裁决报告关于“国内产业的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的适用第21-24页
     ·DSB 裁决报告关于“因果关系”的适用第24-26页
3 WTO《保障措施协议》实体性要件条款的法律评析第26-35页
   ·“未预见发展”的法律评析第26-27页
   ·“数量增加”的法律评析第27-28页
   ·“国内产业的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的法律评析第28-32页
   ·“因果关系”的法律评析第32-35页
4 WTO《保障措施协议》对我国相关制度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第35-41页
   ·WTO《保障措施协议》对我国相关制度的影响第35-36页
   ·中国保障措施立法的缺陷第36-37页
     ·《保障措施条例》与 WTO《保障措施协议》的脱轨第36-37页
     ·保障措施立法的操作性不足第37页
   ·关于保障措施法律的思考第37-39页
     ·《保障措施条例》的完善第37-38页
     ·保障措施程序性法律的修正第38-39页
   ·应对保障措施争端案件的建议第39-41页
     ·作为保障措施案件申诉方的策略第39页
     ·作为保障措施案件被诉方的战术第39-41页
5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6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46-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补缺条款的适用
下一篇:异性拒绝对择偶行为的影响--基于社会计量器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