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的病原及组织病理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 ·大黄鱼的生物学特性 | 第11-12页 |
| ·形态特征及种群分布 | 第11页 |
| ·生活习性及繁殖规律 | 第11页 |
| ·食疗价值 | 第11-12页 |
| ·养殖现状 | 第12页 |
| ·大黄鱼病害研究概况 | 第12-19页 |
| ·细菌性疾病 | 第12-17页 |
| ·寄生虫病 | 第17-19页 |
| ·病毒性疾病 | 第19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 2 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的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20-4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7页 |
|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 ·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 | 第21页 |
| ·人工感染试验 | 第21-22页 |
| ·病原菌的形态学观察 | 第22页 |
| ·病原菌的生化特性测定 | 第22页 |
| ·病原菌基因组 DNA 的提取与检测 | 第22-25页 |
| ·病原菌的生长特性测定 | 第25-26页 |
| ·药敏试验 | 第26页 |
| ·常用药物筛选试验 | 第26-27页 |
| ·联合药敏试验 | 第27页 |
|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 ·结果 | 第27-42页 |
| ·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的临床症状 | 第27-28页 |
| ·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 | 第28页 |
| ·病原菌的致病性 | 第28-31页 |
| ·病原菌形态特征 | 第31页 |
| ·生理生化特征 | 第31-34页 |
| ·病原菌 16S rRNA 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34-36页 |
| ·菌株 XSDHY-P 的生物学特性 | 第36-39页 |
| ·药敏试验 | 第39-40页 |
| ·药物筛选 | 第40-41页 |
| ·联合药敏试验 | 第41-42页 |
| ·讨论 | 第42-44页 |
| 3 组织病理和超微病理观察 | 第44-5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 ·解剖观察 | 第45页 |
| ·病鱼样品的取样 | 第45页 |
| ·光镜样品制备及观察 | 第45-46页 |
| ·电镜样品的制备及观察 | 第46页 |
| ·结果 | 第46-52页 |
| ·解剖观察及临床症状 | 第46页 |
| ·组织病理观察 | 第46-49页 |
| ·超微病理观察 | 第49-52页 |
| ·讨论 | 第52-56页 |
| 4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 第56-57页 |
| ·主要结论 | 第56页 |
| ·创新点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