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对照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 第10-1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0-12页 |
2 实验方法和步骤 | 第12-14页 |
3 观测指标及方法 | 第14-18页 |
4 结果判定 | 第18页 |
5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18-19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结果 | 第19-27页 |
1 大鼠一般情况 | 第19页 |
2 四逆散加味对大鼠肝组织 SMAD2 的影响 | 第19-20页 |
3 四逆散加味对大鼠肝组织 SMAD3 的影响 | 第20-22页 |
4 四逆散加味对大鼠肝组织 SMAD7 的影响 | 第22-23页 |
5 四逆散加味对大鼠肝组织 P38MAPK 的影响 | 第23-24页 |
6 四逆散加味对大鼠肝组织 P-STAT3 的影响 | 第24-25页 |
7 四逆散加味对大鼠肝组织αSMAmRNA 的影响 | 第25-27页 |
第三部分 理论探讨 | 第27-40页 |
1 祖国医学对肝纤维化的认识 | 第27-32页 |
2 现代医学对肝纤维化的认识 | 第32-33页 |
3 四逆散加味的组方原理及抗肝纤维化的理论依据 | 第33-35页 |
4 动物模型和检测指标的评价和意义 | 第35页 |
5 检测各项指标的意义 | 第35-40页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40-41页 |
第五部分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附录 1 免疫组化 SMAD2 图片 | 第46-48页 |
附录 2 免疫组化 SMAD3 图片 | 第48-50页 |
附录 3 免疫组化 SMAD7 图片 | 第50-52页 |
附录 4 Western blot 图片 | 第52-53页 |
附录 5 综述 | 第53-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
附录 6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项目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