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1 引言 | 第13-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实时氮肥管理简述 | 第15页 |
·叶绿素计诊断氮营养应用简述 | 第15-16页 |
·叶绿素计诊断应用中的生理性影响因素 | 第16-19页 |
·氮素对叶绿素计诊断的影响 | 第16-17页 |
·光照对叶绿素计诊断的影响 | 第17-19页 |
·生育期对叶绿素计诊断的影响 | 第19页 |
·叶绿素计诊断应用中的操作性影响因素 | 第19-20页 |
·测定叶位的选择及影响 | 第19-20页 |
·测试位点的选择及影响 | 第20页 |
·叶绿素计诊断应用中SPAD值与氮含量关系的确立方法 | 第20-22页 |
·SPAD值与叶片氮含量的线性关系 | 第20-21页 |
·利用上、下部叶片SPAD差值进行作物氮营养诊断 | 第21-22页 |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2-23页 |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28页 |
·试验材料及方案 | 第23-24页 |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试验方案 | 第23-24页 |
·水稻叶片采样方法 | 第24页 |
·试验分析项目及测定方法 | 第24-27页 |
·冠层叶片SPAD值测定 | 第24-25页 |
·冠层叶片总氮含量分析 | 第25-26页 |
·冠层叶片叶面积的测定 | 第26页 |
·水稻产量分析 | 第26-27页 |
·数据处理分析工具 | 第27-28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8-56页 |
·不同光照、施氮水平对水稻SPAD值相关形态指标的影响 | 第28-40页 |
·不同光照、施氮水平对水稻叶面积的影响 | 第28-35页 |
·不同光照、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第35-39页 |
·本节结论与讨论 | 第39-40页 |
·不同光照、施氮处理下水稻冠层SPAD值变化和分布特征 | 第40-51页 |
·水稻冠层SPAD值在试验生长周期内的动态变化特征 | 第40-44页 |
·水稻冠层SPAD值在关键生育期内的垂直分布特征 | 第44-49页 |
·本节结论与讨论 | 第49-51页 |
·不同光照、施氮处理下SPAD值与氮素营养诊断的关系 | 第51-53页 |
·不同光照水平下RSPAD与施氮水平的关系 | 第51-52页 |
·本节结论与讨论 | 第52-53页 |
·SPAD值与Nw的关系及其在氮素营养诊断中的应用 | 第53-56页 |
·不同遮荫水平下SPAD值与Nw的关系描述 | 第53页 |
·不同光照、施氮水平下SPAD值与N_w关系的线性回归 | 第53-55页 |
·本节结论与讨论 | 第55-56页 |
4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56-60页 |
·研究主要结论 | 第56-58页 |
·水稻SPAD值相关形态指标与叶绿素计诊断的关系 | 第56页 |
·不同光照、施氮水平下水稻试验生长周期内叶片SPAD值的分布特征 | 第56-57页 |
·不同光照、施氮水平下不同叶位叶片SPAD值的分布特征 | 第57页 |
·不同光照、施氮水平下RSPAD与施氮水平的关系 | 第57-58页 |
·本文主要结论概括 | 第58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58-59页 |
·弱光条件下利用SPAD指标进行氮素营养诊断的可行性 | 第58-59页 |
·弱光条件下的氮素营养诊断指标 | 第59页 |
·各个时期适宜的指示叶 | 第59页 |
·研究展望 | 第59-60页 |
·光照和施氮对其他品种水稻冠层SPAD值分布的影响 | 第59页 |
·光照和施氮共同作用对水稻冠层光合作用的及其与氮素营养诊断的关系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作者简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