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烟草真菌性根茎病害鉴定及黑胫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我国烟草及烟草种植区概况 | 第9-10页 |
·我国烟草真菌性根茎病害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烟草黑胫病 | 第10-11页 |
·烟草猝倒病 | 第11页 |
·烟草白绢病 | 第11页 |
·烟草灰霉病 | 第11-12页 |
·烟草赤星病 | 第12页 |
·烟草根腐病 | 第12-13页 |
·烟草枯萎病 | 第13页 |
·烟草低头黑病 | 第13-14页 |
·烟草炭疽病 | 第14页 |
·烟草根黑腐病 | 第14-15页 |
·烟草立枯病 | 第15页 |
·烟草菌核病 | 第15-16页 |
·烟草茎点病 | 第16页 |
·烟草黑胫病菌及其生理小种研究 | 第16-19页 |
·烟草黑胫病的分布与危害 | 第16页 |
·烟草黑胫病菌的命名 | 第16-17页 |
·烟草黑胫病菌的寄主范围 | 第17页 |
·烟草黑胫病菌生理小种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烟草黑胫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方法 | 第18-19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1页 |
第2章 烟草真菌性根茎病害鉴定及病原菌的形态鉴定 | 第21-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病害调查及标本采集 | 第21-22页 |
·培养基制备 | 第22页 |
·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22-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9页 |
·真菌性根茎病害种类 | 第23-24页 |
·真菌性根茎病害症状、病原及其分布 | 第24-29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29-33页 |
·结论 | 第29页 |
·讨论 | 第29-33页 |
第3章 烟草真菌性根茎病害病原菌的分子鉴定 | 第33-4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33页 |
·试验方法 | 第33-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45页 |
·烟草黑胫病菌 | 第35-36页 |
·烟草猝倒病菌 | 第36-37页 |
·烟草枯萎病菌和根腐病菌 | 第37-39页 |
·烟草低头黑病菌 | 第39-41页 |
·烟草炭疽病菌 | 第41-42页 |
·烟草壳二孢茎枯病菌 | 第42-43页 |
·烟草茎点病菌 | 第43-44页 |
·烟草拟茎点霉茎枯病菌 | 第44-45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讨论 | 第46-47页 |
第4章 烟草黑胫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 第47-5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7-49页 |
·烟草黑胫病菌的分离 | 第47-48页 |
·TTZ 颜色反应法鉴定 | 第48页 |
·鉴别寄主法鉴定 | 第48-4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1页 |
·烟草黑胫病菌的分离结果 | 第49-51页 |
·TTZ 颜色反应法鉴定 | 第51页 |
·鉴别寄主法鉴定 | 第51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51-55页 |
·结论 | 第51页 |
·讨论 | 第51-5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缩略语词汇表 | 第65-67页 |
附录 烟草真菌性根茎病害症状、病原形态及菌落特征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