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0页 |
·研究背景 | 第18-28页 |
·幽门螺杆菌简述 | 第18-19页 |
·幽门螺杆菌cag致病岛的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幽门螺杆菌cag致病岛编码的Ⅳ型分泌系统 | 第21-24页 |
·cag致病岛编码的Ⅳ型分泌系统中特殊蛋白 | 第24-26页 |
·幽门螺杆菌cag致病岛的致病机制 | 第26-28页 |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8-30页 |
·研究目的 | 第28页 |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第二章 幽门螺杆菌hp0520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 第30-46页 |
·材料 | 第30-33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30-31页 |
·主要试剂 | 第31页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31-32页 |
·主要仪器 | 第32-33页 |
·方法 | 第33-37页 |
·H.pylori的培养与鉴定 | 第33页 |
·H.pylori基因组DNA的抽提 | 第33页 |
·hp0520基因克隆所用引物的设计 | 第33-34页 |
·PCR反应 | 第34页 |
·hp0520基因片段的回收 | 第34-35页 |
·制备感受态细菌细胞 | 第35页 |
·T-A连接反应 | 第35页 |
·连接产物转化 | 第35-36页 |
·重组质粒的提取与酶切鉴定 | 第36-37页 |
·重组质粒中目的基因序列的检测 | 第37页 |
·H.pylori NCTC11637菌株hp0520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7页 |
·H.pylori NCTC11637菌株hp0520基因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 第37页 |
·结果 | 第37-43页 |
·H.pylori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 第37-38页 |
·H.pylori 0520基因片段的PCR扩增 | 第38-39页 |
·hp0520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 第39页 |
·hp0520基因编码蛋白的基本性质分析 | 第39-40页 |
·hp0520基因编码蛋白的信号肽预测 | 第40-41页 |
·hp0520编码蛋白的跨膜区域的预测 | 第41页 |
·H.pylori NCTC11637菌株hp0520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41-43页 |
·讨论 | 第43-46页 |
第三章 幽门螺杆菌HP0520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单克隆抗体制备 | 第46-68页 |
·材料 | 第46-51页 |
·动物 | 第46页 |
·细胞 | 第46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46-47页 |
·主要试剂 | 第47页 |
·主要溶液配制 | 第47-50页 |
·主要仪器 | 第50-51页 |
·方法 | 第51-60页 |
·重组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和鉴定 | 第51页 |
·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51-52页 |
·重组表达蛋白HP0520的可溶性分析 | 第52页 |
·重组表达蛋白HP0520的纯化 | 第52-53页 |
·重组纯化蛋白的Western blot鉴定 | 第53-54页 |
·重组纯化蛋白的质谱鉴定 | 第54页 |
·重组HP0520蛋白免疫小鼠及抗体效价的测定 | 第54-55页 |
·HP0520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55-58页 |
·HP0520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特性检测 | 第58-59页 |
·杂交瘤细胞株的稳定性 | 第59-60页 |
·结果 | 第60-65页 |
·重组表达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60页 |
·重组表达蛋白的诱导表达与鉴定 | 第60-61页 |
·重组表达蛋白的可溶性鉴定 | 第61-62页 |
·目的蛋白的纯化 | 第62页 |
·融合表达蛋白的质谱鉴定 | 第62-63页 |
·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 第63页 |
·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 第63页 |
·单抗免疫球蛋白类别和亚型的鉴定 | 第63页 |
·单克隆抗体的效价 | 第63-64页 |
·HP20-1单克隆抗体与诱导表达Rosetta(DE3)菌的全菌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 | 第64页 |
·HP20-1单克隆抗体与H.pylori全菌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 | 第64-65页 |
·杂交瘤细胞株的稳定性 | 第65页 |
·讨论 | 第65-68页 |
第四章 幽门螺杆菌hp0520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 第68-76页 |
·材料 | 第68-69页 |
·菌株与载体 | 第68页 |
·主要试剂 | 第68页 |
·主要溶液 | 第68-69页 |
·主要仪器 | 第69页 |
·方法 | 第69-71页 |
·细菌的培养 | 第69页 |
·hp0520基因上下游同源臂的扩增 | 第69-70页 |
·重组自杀质粒的构建和鉴定 | 第70-71页 |
·hp0520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和鉴定 | 第71页 |
·结果 | 第71-73页 |
·hp0520基因上下游同源臂的PCR扩增 | 第71-72页 |
·重组自杀质粒的构建 | 第72-73页 |
·hp0520基因缺陷株的鉴定 | 第73页 |
·讨论 | 第73-76页 |
第五章 HP0520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及其互作蛋白的研究 | 第76-90页 |
·材料 | 第76-77页 |
·菌株、质粒及细胞株 | 第76页 |
·主要试剂 | 第76页 |
·主要溶液配制 | 第76-77页 |
·主要仪器 | 第77页 |
·方法 | 第77-83页 |
·H.pylori培养与细胞培养 | 第77页 |
·H.pylori分离组分和亚细胞定位 | 第77-78页 |
·HP0520蛋白转运实验 | 第78-79页 |
·细菌双杂交实验筛选与HP0520具有相互作用的蛋白 | 第79-83页 |
·hp0520基因缺失对其它重要cag致病岛编码蛋白的稳定性的影响 | 第83页 |
·结果 | 第83-86页 |
·HP0520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 第83-84页 |
·HP0520蛋白的转运实验 | 第84页 |
·构建诱饵质粒 | 第84-85页 |
·通过细菌双杂交筛选出与HP0520蛋白具有相互作用的蛋白 | 第85-86页 |
·hp0520缺失对其他重要cag致病岛编码蛋白稳定性的影响 | 第86页 |
·讨论 | 第86-90页 |
第六章 hp0520基因对Ⅳ型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 第90-100页 |
·材料 | 第90-91页 |
·细胞、菌株 | 第90页 |
·主要试剂 | 第90页 |
·主要溶液 | 第90-91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91页 |
·方法 | 第91-95页 |
·细菌和细胞的培养 | 第91页 |
·细胞形态学观察 | 第91页 |
·CagA蛋白转运实验 | 第91-92页 |
·Real-Time PCR法检测幽门螺杆菌诱导细胞炎症因子IL-8 mRNA表达 | 第92-94页 |
·液相芯片法检测GES-1细胞因子的分泌 | 第94页 |
·统计分析 | 第94-95页 |
·结果 | 第95-97页 |
·细胞形态学改变 | 第95页 |
·hp0520基因缺失后对CagA蛋白转运能力的影响 | 第95-96页 |
·hp0520基因缺失后对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8的影响 | 第96页 |
·hp0520基因缺失后对细胞分泌IL-1β,IL-2,IL-4,IL-5,IL-6,IL-7,IL-8, IL-10,IL-12 p70,IL-13,IFN-γ及TNF-α的影响 | 第96-97页 |
·讨论 | 第97-100页 |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展望 | 第100-102页 |
·主要结论 | 第100页 |
·主要展望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课题 | 第110-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