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1-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引言 | 第12-26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我国棉田杂草 | 第13-23页 |
·我国棉花种植及杂草发生概况 | 第13-15页 |
·棉田杂草危害 | 第15页 |
·棉花田杂草防除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物理防治 | 第15页 |
·生物防治 | 第15-16页 |
·我国棉田化学除草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我国棉田主要杂草分析 | 第19-23页 |
·磺酰脲类除草剂研究进展 | 第23-2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6-35页 |
·试验材料 | 第26-28页 |
·供试药品及主要生化试剂 | 第26-27页 |
·供试杂草、棉花及田间条件 | 第27-28页 |
·试验仪器 | 第28页 |
·试验方法 | 第28-35页 |
·药剂配制与试材培养 | 第28-29页 |
·三氟啶磺隆室内生物测定 | 第29-30页 |
·三氟啶磺隆杀草谱测定 | 第29页 |
·三氟啶磺隆对棉田 5 种主要杂草生物活性测定 | 第29-30页 |
·三氟啶磺隆对 2 种常规棉花品种的选择性指数测定 | 第30页 |
·不同棉花品种对三氟啶磺隆耐药性差异研究 | 第30页 |
·三氟啶磺隆对不同棉花品种安全性差异的机理研究 | 第30-33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第30-31页 |
·试剂配制 | 第30页 |
·BSA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0-31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31页 |
·乙酰乳酸(ALS)活力测定 | 第31-33页 |
·试剂配制 | 第31页 |
·乙酰乳酸合成酶的提取 | 第31-32页 |
·离体条件下 ALS 活力测定 | 第32页 |
·活体条件下 ALS 活力测定 | 第32-33页 |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力测定 | 第33页 |
·试剂配制 | 第33页 |
·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提取 | 第33页 |
·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测定 | 第33页 |
·田间药效试验 | 第33-3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5-50页 |
·三氟啶磺隆除草活性 | 第35-40页 |
·三氟啶磺隆杀草谱评价 | 第35-36页 |
·三氟啶磺隆对棉田 5 种主要杂草的生物活性 | 第36-38页 |
·三氟啶磺隆对两种常规棉花品种的选择性指数 | 第38-40页 |
·不同棉花品种对三氟啶磺隆耐药性差异研究 | 第40-42页 |
·三氟啶磺隆对不同棉花品种安全性差异机理 | 第42-45页 |
·牛血清蛋白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42页 |
·离体条件下 ALS 对三氟啶磺隆敏感性差异 | 第42-43页 |
·活体条件下 ALS 对三氟啶磺隆敏感性差异 | 第43-44页 |
·三氟啶磺隆对两种棉花 GSTs 活力的影响 | 第44-45页 |
·田间药效试验 | 第45-50页 |
·对田间杂草的防效 | 第45-47页 |
·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 第47-50页 |
4 讨论 | 第50-55页 |
·三氟啶磺隆作用机理及除草活性 | 第50-51页 |
·三氟啶磺隆对不同棉花品种的安全性评价 | 第51-52页 |
·三氟啶磺隆在棉花和杂草之间的选择性 | 第52-53页 |
·三氟啶磺隆对不同棉花品种安全性差异机理 | 第53-54页 |
·三氟啶磺隆在棉田中的应用 | 第54-55页 |
5 结论 | 第55-56页 |
6 论文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处 | 第56页 |
7 论文特点及创新之处 | 第56-57页 |
8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9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