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国内溶洞地区桩基础的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国外溶洞地区桩基础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桩基础受力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主要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溶洞地区桩基础承载特性分析 | 第15-23页 |
·概述 | 第15页 |
·溶洞地区桩基础承载机理 | 第15-19页 |
·桩侧摩阻力分析 | 第15-17页 |
·桩端阻力分析 | 第17-18页 |
·溶洞地区桩的承载机理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18-19页 |
·溶洞地区桩基础的荷载传递机理及分析方法 | 第19-21页 |
·溶洞地区桩基础的荷载传递机理 | 第19-21页 |
·荷载传递机理分析方法 | 第21页 |
·溶洞地区桩基础失稳机理 | 第21-22页 |
·桩身破坏机理及影响分析 | 第21-22页 |
·岩石破坏机理及影响分析 | 第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桩穿越大型溶洞的承载特性数值模拟计算与分析 | 第23-45页 |
·目的与意义 | 第23页 |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简介 | 第23-24页 |
·模型建立及参数选择 | 第24-28页 |
·模型建立 | 第24-28页 |
·参数选择 | 第28页 |
·计算方案 | 第28-30页 |
·计算成果分析 | 第30-43页 |
·桩长变化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分析 | 第30-34页 |
·桩径变化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分析 | 第34-37页 |
·洞高变化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分析 | 第37-40页 |
·洞跨变化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分析 | 第40-43页 |
·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利用灰色理论对溶洞地区桩基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5-54页 |
·概述 | 第45页 |
·灰色系统的基本原理 | 第45页 |
·灰色系统的生成函数 | 第45-46页 |
·生成的意义及方法 | 第45-46页 |
·累加生成 | 第46页 |
·累减生成 | 第46页 |
·灰色系统的模型建立与计算 | 第46-53页 |
·GM(1,N)模型 | 第46-47页 |
·利用 GM(1,N)模型计算分析 | 第47-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溶洞地区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 第54-61页 |
·概述 | 第54页 |
·溶洞地区桩基础的设计 | 第54-56页 |
·设计中易出现的问题 | 第54页 |
·溶洞地区桩基础设计技术分析 | 第54-55页 |
·溶洞地区桩基础设计 | 第55-56页 |
·溶洞地区桩基础的施工 | 第56-60页 |
·桩基施工中常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 第56-59页 |
·溶洞地区桩基础施工技术 | 第59-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1-63页 |
·主要结论 | 第61页 |
·进一步建议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