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聚酯的改性 | 第11页 |
·聚酯合成过程中的副反应 | 第11-14页 |
·二甘醇的形成 | 第12-13页 |
·降解 | 第13-14页 |
·光化降解和高能辐射降解 | 第14页 |
·其他副反应 | 第14页 |
·阳离子染料可染聚酯 | 第14-15页 |
·CDP 改性剂的制备 | 第15-21页 |
·SIPM 的制备及工艺 | 第15-19页 |
·SIPE 的制备及工艺 | 第19-21页 |
·SIPA 的制备及工艺 | 第21页 |
·CDP 的合成 | 第21-23页 |
·添加 SIPM 的 DMT 工艺路线 | 第21-22页 |
·添加 SIPE 的 PTA 工艺路线 | 第22页 |
·添加 SIPA 的 PTA 工艺路线 | 第22-23页 |
·直接酯化反应动力学 | 第23-24页 |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选题的目的、意义 | 第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2章 积聚物的分析 | 第25-32页 |
·引言 | 第25页 |
·实验原料及外观 | 第25-26页 |
·性能测试 | 第26-27页 |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26页 |
·X 射线能谱分析(EDS) | 第26-2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0页 |
·红外表征 | 第27-29页 |
·EDS 分析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添加 SIPE 合成共聚酯的研究 | 第32-41页 |
·引言 | 第32页 |
·实验部分 | 第32-35页 |
·实验原料 | 第32页 |
·实验仪器及装置 | 第32-34页 |
·实验原理 | 第34-35页 |
·性能测试 | 第35-36页 |
·特性粘度 | 第35-36页 |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 第36页 |
·热失重-差热分析(TG-DTA) | 第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0页 |
·改性聚酯合成条件对特性粘度影响 | 第36-37页 |
·DSC 曲线分析 | 第37-39页 |
·热失重分析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添加 SIPA 合成共聚酯的研究 | 第41-54页 |
·引言 | 第41页 |
·实验部分 | 第41-43页 |
·实验原料 | 第41页 |
·实验仪器及装置 | 第41-42页 |
·实验原理 | 第42-43页 |
·酯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43-47页 |
·性能测试 | 第47-48页 |
·特性粘度 | 第47页 |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 第47页 |
·热失重-差热分析(TG-DTA) | 第47-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3页 |
·改性聚酯合成条件对特性粘度影响 | 第48-49页 |
·DSC 曲线分析 | 第49-51页 |
·热失重分析 | 第51-52页 |
·SIPE、SIPA 分别合成共聚酯的缩聚工艺对比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添加 SIPE 和 SIPA 共聚酯热失重性能的研究 | 第54-59页 |
·引言 | 第54页 |
·性能测试 | 第54页 |
·热失重动力学的研究 | 第54-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添加 SIPE 和 SIPA 共聚酯粘度降动力学的研究 | 第59-65页 |
·引言 | 第59页 |
·实验部分 | 第59-60页 |
·实验原料 | 第59页 |
·实验仪器和装置 | 第59页 |
·实验过程 | 第59-60页 |
·性能测试 | 第6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0-63页 |
·特性粘度 | 第60-62页 |
·等温粘度降动力学的研究 | 第62-63页 |
·小结 | 第63-65页 |
第7章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