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化学电源、电池、燃料电池论文--燃料电池论文

基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应用的基础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40页
   ·引言:能源与环境第12-13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第13-18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基本工作原理第13-14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热力学基础第14-15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电化学基础第15-16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极化曲线第16-18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8-27页
     ·中低温下具有高离子电导率的电解质材料的探索第20-22页
     ·阴极材料探索及阴极反应过程研究第22-26页
     ·可直接碳氢燃料的阳极材料的探索第26-27页
   ·本论文的选题思路及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7-29页
 参考文献第29-40页
第二章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新型阴极材料的设计及性能研究第40-66页
   ·研究背景第40-42页
   ·实验内容第42-44页
     ·粉体制备及制备方法概述第42-43页
     ·样品的表征第43-44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4-59页
     ·离子电子混合导体的双钙钛矿型LaBaCuMO_(5+x)(M=Fe,Co)阴极性能研究第44-47页
     ·离子电子混合导体的Sm_(0.5)Sr_(0.5)Fe_(0.8)Cu_(0.2)O_(3-δ)(SSFCu)无钴阴极性能研究第47-53页
     ·高稳定性SrFe_(0.9)Sb_(0.1)O_(3-δ)(SFSb)无钻阴极性能研究第53-56页
     ·可忽视的电子电导的NiC3O-SDC复合阴极性能研究第56-59页
   ·本章小结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6页
第三章 高稳定性铈基电解质电池的制备及性能表征第66-88页
   ·引言第66-67页
   ·新颖的NiO-BZCY/SDC的电池构型制备及性能表征第67-72页
     ·实验部分第67-68页
       ·粉体制备第67页
       ·电池制备第67-68页
       ·性能表征第68页
     ·结果与讨论第68-72页
       ·物相结构分析第68-69页
       ·NiO-BZCY/SDC电池断面微结构分析第69-70页
       ·电池输出性能比较第70页
       ·电池交流阻抗比较第70-72页
     ·小结第72页
   ·元素扩散方法构造高稳定性电解质LCO的质子导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第72-82页
     ·研究背景第72-73页
     ·实验内容第73-74页
     ·结果讨论与分析第74-82页
       ·LCO电解质材料化学稳定性研究第74-75页
       ·热重研究在CO_2气氛下的稳定性第75页
       ·LCO烧结性能研究第75-76页
       ·NiO-BZCY/LCO单电池微结构分析第76-78页
       ·电池输出性能比较第78-79页
       ·电池交流阻抗比较第79-81页
       ·NiO-BZCY/LCO单电池长期稳定性研究第81-82页
     ·小结第82页
   ·本章总结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第四章 一种直接碳氢燃料的新型阳极材料研究第88-110页
   ·背景第88-89页
   ·实验内容第89-90页
   ·结果分析讨论第90-104页
     ·物相结构分析第90-92页
     ·XPS价态分析第92-93页
     ·电子顺谱共振测试第93-94页
     ·化学稳定性研究第94-95页
     ·热收缩性能研究第95页
     ·阳极电导率测试第95-96页
     ·阳极支撑单电池研究第96-104页
       ·NTO/SDC阳极支撑的单电池及性能表征第96-100页
       ·阳极电解质界面优化第100-102页
       ·阳极中引入离子导电相第102-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0页
第五章 以Sr_(0.95)Y_(0.5)TiO_(3+δ)-Sm_(0.2)Ce_(0.8)O_(1.9)为燃料极的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的研究第110-122页
   ·引言第110-111页
   ·实验部分第111-112页
   ·结果与讨论第112-117页
     ·相结构分析第112-113页
     ·电子顺谱共振测试第113页
     ·热重分析第113-114页
     ·电导率测试第114-115页
     ·化学稳定性表征第115-116页
     ·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性能表征第116-117页
   ·本章小结第117-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2页
致谢第122-12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与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3-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的研究
下一篇:新型氧氮化物荧光粉的性能研究和理论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