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6页 |
·选题原因 | 第9-12页 |
·现有研究成果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及基本框架 | 第13-14页 |
·研究的视角和方法 | 第14页 |
·创新说明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海山仙馆园主人的生平事迹 | 第16-28页 |
·园主“行商”与“盐商”身份的认定 | 第17-20页 |
·园主对文化的贡献 | 第20-22页 |
·主持研制西洋武器 | 第22-23页 |
·商家从事外交活动 | 第23-25页 |
·商人造就经典园林 | 第25-28页 |
第二章 海山仙馆的生态环境 | 第28-47页 |
·独特岭南风光——海山仙馆造园的自然环境 | 第28-31页 |
·热带-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 第28-29页 |
·丰富的水资源 | 第29-31页 |
·多样性的植物种类 | 第31页 |
·清中期广东经济环境----海山仙馆造园的物质基础 | 第31-39页 |
·商品性农业的普遍发展 | 第31-33页 |
·手工业生产空前发达 | 第33-35页 |
·兴盛的对外贸易与行商群体的崛起 | 第35-39页 |
·清中期广东生活气息——海山仙馆造园的源泉 | 第39-47页 |
·传统生活方式的延续 | 第39-43页 |
·西洋器物的流行广东 | 第43-44页 |
·悠闲情调的生活氛围 | 第44-47页 |
第三章 海山仙馆的人文历史 | 第47-66页 |
·清代广州园林概况 | 第47-49页 |
·海山仙馆造园目的考察 | 第49-50页 |
·海山仙馆造园历史考察 | 第50-61页 |
·海山仙馆的历史结局 | 第61-66页 |
第四章 海山仙馆的功能分析 | 第66-72页 |
·藏古刻石刊书的场所 | 第66-68页 |
·文人雅士宴集、游赏的乐地 | 第68-69页 |
·中外贸易与外交活动的舞台 | 第69-72页 |
第五章 海山仙馆的造园艺术及手法 | 第72-95页 |
·叠山造景艺术 | 第73-75页 |
·理水造景艺术 | 第75-79页 |
·园林建筑艺术 | 第79-92页 |
·实用性建筑 | 第79-82页 |
·观赏性建筑 | 第82-86页 |
·连接景点与沟通园景的建筑 | 第86-92页 |
·花木造景艺术 | 第92-93页 |
·动物造景艺术 | 第93-95页 |
结论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1页 |
后记 | 第101-102页 |
附录 | 第102-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