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万家口子RCC薄拱坝温度场光纤监测与仿真分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 第11-12页 |
| ·分布式光纤拉曼温度传感技术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 ·碾压混凝土坝三维温度应力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 ·碾压混凝土坝温度场反分析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8-21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8-20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分布式光纤温度监测技术理论与应用 | 第21-45页 |
| ·引言 | 第21页 |
| ·光纤传感基本知识 | 第21-27页 |
| ·光纤的结构和种类 | 第21-23页 |
| ·光纤的传输损耗 | 第23-26页 |
| ·光时域反射计原理 | 第26-27页 |
| ·分布式光纤拉曼温度传感原理 | 第27-33页 |
| ·拉曼散射原理 | 第27-29页 |
| ·背向拉曼散射的温度效应及其解调方法 | 第29-33页 |
| ·万家口子光纤温度监测系统简介 | 第33-37页 |
| ·系统结构与功能 | 第34-35页 |
| ·传感光纤及其率定 | 第35-37页 |
| ·万家口子拱坝温度光纤现场监测研究 | 第37-44页 |
| ·传感光纤的现场布置与埋设 | 第37-41页 |
| ·传感光纤的过渡与维护 | 第41-42页 |
| ·万家口子光纤现场温度监测方法 | 第42-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三章 万家口子拱坝光纤温度监测数据分析 | 第45-83页 |
| ·前言 | 第45页 |
| ·工程概况 | 第45页 |
| ·坝体温度变化过程分析 | 第45-51页 |
| ·混凝土水化热过程分析 | 第51-64页 |
| ·不同级配混凝土水化热过程分析 | 第52-61页 |
| ·常态混凝土水化热过程分析 | 第61-64页 |
| ·影响拱坝温度的外因分析 | 第64-79页 |
| ·气温对拱坝温度的影响 | 第64-68页 |
| ·河水对拱坝温度的影响 | 第68-73页 |
| ·冷却水管对拱坝的降温影响 | 第73-78页 |
| ·浇筑温度对拱坝温度的影响 | 第78-79页 |
| ·光纤温度监测的现场施工指导 | 第79-81页 |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 第四章 万家口子拱坝三维温度应力场有限元仿真分析 | 第83-116页 |
| ·引言 | 第83页 |
| ·混凝土三维温度应力仿真理论基础 | 第83-88页 |
| ·热传导基本理论 | 第83-84页 |
| ·初始和边界条件 | 第84-85页 |
| ·混凝土温度场有限元理论 | 第85-86页 |
| ·混凝土应力场有限元理论 | 第86-88页 |
| ·三维温度应力有限元软件仿真方法 | 第88-94页 |
| ·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简介 | 第88-89页 |
| ·温度应力仿真分析方法 | 第89-91页 |
| ·拱坝分析模型的建立与网格划分 | 第91-92页 |
| ·拱坝仿真模型初始和边界条件 | 第92-94页 |
| ·拱坝混凝土水化热温升的仿真分析方法 | 第94-99页 |
| ·混凝土热力学相关特性 | 第95-97页 |
| ·混凝土水化热计算方法 | 第97页 |
| ·考虑水管冷却作用的水化热等效模拟方法 | 第97-99页 |
| ·拱坝温度应力场仿真结果分析 | 第99-114页 |
| ·拱坝温度场仿真结果分析 | 第99-107页 |
| ·拱坝温度应力场仿真结果分析 | 第107-11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4-116页 |
| 第五章 万家口子拱坝三维温度场反分析研究 | 第116-128页 |
| ·前言 | 第116页 |
| ·混凝土温度场反分析原理与方法 | 第116-120页 |
| ·混凝土温度场反分析原理 | 第116-119页 |
| ·混凝土温度场反分析研究方法 | 第119-120页 |
| ·万家口子拱坝温度场反分析研究 | 第120-124页 |
| ·基于复合形法的反分析原理 | 第120-122页 |
| ·反演参数与准则函数确定 | 第122-124页 |
| ·万家口子拱坝温度场反分析计算 | 第124-127页 |
| ·温度场反分析有限元模型 | 第124-125页 |
| ·温度场反分析结果分析 | 第125-1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7-128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8-131页 |
| ·研究的结论 | 第128-130页 |
| ·研究的展望 | 第130-1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1-135页 |
| 致谢 | 第135-13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