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临床研究 | 第8-19页 |
| 1 病例选择标准 | 第8-9页 |
| ·诊断标准 | 第8-9页 |
| ·试验病例标准 | 第9页 |
| 2 临床试验方法 | 第9-12页 |
| ·一般资料的采集 | 第9-10页 |
| ·分组方法 | 第10页 |
| ·治疗方法 | 第10页 |
| ·观察指标 | 第10页 |
| ·疗效评价标准 | 第10-11页 |
| ·复发率的评定 | 第11-12页 |
| ·药物不良反应严重程度 | 第12页 |
| ·安全性分级及其评价标准 | 第12页 |
| ·统计处理方法 | 第12页 |
| 3 结果 | 第12-18页 |
| ·治疗前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 第12-14页 |
|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 第14-16页 |
| ·治疗后第 12 周结束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总疗效比较 | 第16-17页 |
| ·治疗组相关资料分析 | 第17-18页 |
| ·两组患儿治疗结束 3 个月后复发率比较 | 第18页 |
| 4 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分析 | 第18-19页 |
| ·临床不良反应 | 第18页 |
| ·安全性评价 | 第18-19页 |
| 讨论与体会 | 第19-29页 |
| 1 理论依据 | 第19-23页 |
| ·继承传统观点 | 第19-22页 |
| ·小儿遗尿症证候研究 | 第22页 |
| ·现代研究 | 第22-23页 |
| 2 探索拓宽小儿原发性遗尿症病机认识 | 第23-24页 |
| ·心肾不交理论在小儿原发性遗尿症中体现 | 第23页 |
| ·心神明、肾志充、心肾相交对原发性遗尿症缓解和向愈的重要价值 | 第23-24页 |
| 3 方药分析 | 第24-26页 |
| ·方药组成 | 第24页 |
| ·方药配伍 | 第24-25页 |
| ·现代药理研究 | 第25-26页 |
| 4 临床结果分析 | 第26-28页 |
| ·疗效比较 | 第26-27页 |
| ·疗效分析 | 第27页 |
| ·两组治疗的复发情况 | 第27-28页 |
| 5 预防及调护 | 第28页 |
| 6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28-29页 |
| 结语 | 第29-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 综述 | 第32-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 附表 | 第40-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详细摘要 | 第43-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