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卵巢早衰的疗效观察
| 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临床研究 | 第8-15页 |
| 一、一般资料 | 第8-9页 |
| (一)诊断标准 | 第8页 |
| (二)纳入标准 | 第8页 |
| (三)排除标准 | 第8-9页 |
| (四)剔除标准 | 第9页 |
| (五)脱落标准 | 第9页 |
| (六)病例来源 | 第9页 |
| (七)病例分析 | 第9页 |
| 二、治疗方法 | 第9-11页 |
| (一)针具 | 第9页 |
| (二)治则 | 第9-10页 |
| (三)处方 | 第10页 |
| (四)定位 | 第10页 |
| (五)针刺方法 | 第10-11页 |
| 三、观察指标 | 第11-12页 |
| (一)安全性指标 | 第11-12页 |
| (二)有效性指标 | 第12页 |
| 四、疗效判定标准 | 第12页 |
| 五、统计学处理 | 第12页 |
| 六、治疗结果 | 第12-14页 |
| (一)有效性报告 | 第12-14页 |
| (二)安全性报告 | 第14页 |
| 七、质量控制 | 第14-15页 |
| 讨论 | 第15-22页 |
| 一、中医病因病机梳理 | 第15-17页 |
| (一)肾虚是根本 | 第15页 |
| (二)冲任失调是关键 | 第15-17页 |
| (三)情志郁结与 POF 互为因果 | 第17页 |
| 二、现代机理研究 | 第17-19页 |
| (一)遗传因素 | 第17-18页 |
| (一)酶学障碍 | 第18页 |
| (三)自身免疫 | 第18页 |
| (四)医源性因素 | 第18-19页 |
| (五)环境与感染因素 | 第19页 |
| (六)心理因素 | 第19页 |
| 三、选穴依据 | 第19-20页 |
| (一)补肾益精 | 第19-20页 |
| (二)调节冲任 | 第20页 |
| (三)疏肝调神 | 第20页 |
| 四、针刺研究 | 第20-21页 |
| 五、结果分析 | 第21-22页 |
| 结语 | 第22-23页 |
| 参考文献 | 第23-26页 |
| 附录 | 第26-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发表论文 | 第46-51页 |
| 详细摘要 | 第5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