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1页 |
(一) 研究的缘起——笔者家乡福建省福鼎市民间标会大规模“倒会”事件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一、 标会的基础理论概述 | 第11-17页 |
(一) 合会释义 | 第11-14页 |
1、 合会的概念及简介 | 第11-12页 |
2、 合会的类型 | 第12-14页 |
(二) 标会的定义、相关概念和运作机制 | 第14-17页 |
1、 标会的定义与相关概念 | 第14-17页 |
2、 标会的运作机制 | 第17页 |
二、 民间标会存在的原因及现存问题 | 第17-25页 |
(一) 民间标会存在的原因分析 | 第17-23页 |
1、 历史原因 | 第17-18页 |
2、 经济原因 | 第18-20页 |
3、 标会的自身优势 | 第20-23页 |
(二) 民间标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25页 |
1、 传统民间标会在不断发展中发生“质变” | 第23-24页 |
2、 规范民间标会的法律处于空白状态 | 第24-25页 |
3、 对民间标会监管的缺失 | 第25页 |
三、 民间标会风险约束的法律制度构建 | 第25-38页 |
(一) 立法启示——台湾合会的法典化 | 第25-27页 |
1、 台湾合会的法制化进程 | 第26-27页 |
2、 台湾合会立法经验对大陆的启示 | 第27页 |
(二) 民间标会的法律性质和主体间的法律关系 | 第27-31页 |
1、 民间标会的法律性质 | 第28-30页 |
2、 标会主体间的法律关系 | 第30-31页 |
(三) 民间标会风险约束的具体法律制度 | 第31-38页 |
1、 标会主体资格制度 | 第31-33页 |
2、 标会资金规模限制制度 | 第33-34页 |
3、 标会登记备案制度 | 第34-37页 |
4、 标会利率控制制度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