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瑕疵出资的一般理论 | 第12-20页 |
第一节 与瑕疵出资有关的基本概念梳理 | 第12-16页 |
一、 股东(shareholders) | 第12-13页 |
二、 出资 | 第13-14页 |
三、 股东资格 | 第14页 |
四、 股权 | 第14-15页 |
五、 股东、出资、股东资格、股权之间的关系 | 第15-16页 |
第二节 瑕疵出资的辨析和类型化 | 第16-20页 |
一、 瑕疵出资的内涵和外延 | 第16-17页 |
二、 瑕疵出资的类型化 | 第17-20页 |
第二章 瑕疵出资的股东资格确认 | 第20-29页 |
第一节 瑕疵出资股东资格的争论 | 第20-26页 |
一、 域外的观点 | 第20-21页 |
二、 我国立法、理论及实务的态度 | 第21-26页 |
第二节 严重瑕疵出资情形的特殊问题 | 第26-29页 |
一、 注册资本未达到法定最低限额的场合 | 第26-27页 |
二、 资本不充足的场合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瑕疵出资对股东权利的影响 | 第29-44页 |
第一节 瑕疵出资股东权利限制的理论基础 | 第29-32页 |
一、 股东平等原则的要求 | 第30页 |
二、 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的要求 | 第30-31页 |
三、 利益平衡原则的要求 | 第31页 |
四、 公平正义理念的要求 | 第31-32页 |
五、 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 | 第32页 |
第二节 瑕疵出资股东权利限制的归类性分析 | 第32-35页 |
一、 根据自益权和共益权分类 | 第32-33页 |
二、 根据固有权和非固有权分类 | 第33-34页 |
三、 根据比例股权与非比例股权分类角度行使权利 | 第34-35页 |
第三节 具体瑕疵出资股东权利行使受限制的方案分析 | 第35-40页 |
一、 股利分配请求权 | 第36-37页 |
二、 新股认购请求权 | 第37页 |
三、 出席或者委托代理人出席股东(大)会行使表决权 | 第37-38页 |
四、 股东的解散公司请求权和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 | 第38-39页 |
五、 知情权 | 第39-40页 |
六、 其他权利 | 第40页 |
第四节 瑕疵股权的转让权问题研究 | 第40-44页 |
一、 股权转让基本理论及瑕疵出资股权转让的效力 | 第41-43页 |
二、 实务中的瑕疵股权转让 | 第43-44页 |
第四章 瑕疵出资股东权利行使限制的后续法律问题思考 | 第44-51页 |
第一节 瑕疵出资股东权利行使限制的可行性分析 | 第44-47页 |
一、 法律法规或者司法解释限制 | 第44-45页 |
二、 公司章程限制 | 第45-46页 |
三、 股东(大)会决议限制 | 第46-47页 |
第二节 瑕疵出资情形下公司法律救济途径 | 第47-50页 |
一、 股东除名制度 | 第47-49页 |
二、 出资担保制度 | 第49-50页 |
第三节 瑕疵出资股东股权行使的恢复 | 第50-51页 |
一、 股权恢复行使的前提 | 第50-51页 |
二、 权利恢复的起点 | 第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