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典型农作物燃烧结渣特性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现状 | 第12-13页 |
·生物质直燃中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生物质灰的影响与危害 | 第14页 |
·影响结渣特性的几种重要元素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结渣形成机理的研究 | 第15-17页 |
·防止结渣的措施 | 第17-19页 |
·课题来源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课题来源 | 第19页 |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生物质灰特性研究 | 第20-35页 |
·引言 | 第20页 |
·研究对象 | 第20-21页 |
·两种灰化温度下的生物质灰分含量 | 第21-23页 |
·生物质的灰成分分析 | 第23-25页 |
·生物质灰的晶相结构分析 | 第25-27页 |
·生物质的灰熔点分析 | 第27-28页 |
·生物质灰结渣特性分析 | 第28-33页 |
·实验装置 | 第29-30页 |
·实验结果 | 第30-32页 |
·生物质燃烧结渣指标评价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FactSage 数值模拟分析 | 第35-44页 |
·引言 | 第35-36页 |
·FactSage 软件介绍 | 第36页 |
·生物质燃烧化学平衡计算分析 | 第36-43页 |
·建立生物质燃烧系统 | 第36-38页 |
·生物质燃烧过程中钾的形态分布 | 第38-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添加剂对生物质燃烧结渣特性的影响 | 第44-51页 |
·引言 | 第44页 |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实验工况 | 第44页 |
·实验装置和方法 | 第44-45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5-49页 |
·实验表象分析 | 第45-46页 |
·添加剂对碱金属 K 元素形态分布的影响 | 第46-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结渣预测模型 | 第51-59页 |
·引言 | 第51-52页 |
·判别指标的选取 | 第52页 |
·判别指标的模糊化 | 第52-53页 |
·模糊神经网络模型 | 第53-55页 |
·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的应用 | 第55-58页 |
·样本数据采集 | 第55-56页 |
·模型训练及结果分析 | 第56页 |
·对生物质混燃结渣的预测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59-62页 |
全文总结 | 第59-60页 |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60-61页 |
下一步研究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件 | 第69页 |